一、人物解读:
杨志是与在林冲的打斗中出场的。被王伦叫住之后,他有一番自我介绍:
“洒家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姓杨,名志。流落在此关西。年纪小时曾应过武举,做到殿司制使官。道君因盖万岁山,差一般十个制使去太湖边搬运‘花石纲’赴京交纳。不想洒家时乖运蹇,押著那花石纲来到黄河里,遭风打翻了船,失陷了花石纲,不能回京走任,逃去他处避难。如今赦了俺们罪犯。洒家今来收的一担儿钱物,待回东京去枢密院使用,再理会本身的勾当。”
我们看杨志的自我介绍:“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宣告自己出身名门,将门无虎子;“年纪小时曾应过武举,做到殿司制使官”——介绍自己的光荣过往;“遭风打翻了船,失陷了花石纲”——偶尔失手,原因在风,属于时运不济;“待回东京去枢密院使用”——我要再搏一次。
然而,杨志终于还是被高俅批倒文书,赶出殿帅府。杨志用光了盘缠,这时他想起了王伦的劝他留在梁山的“大秤分金银,大碗吃酒肉”的话,他开始对是否留在京城有所动摇,表面上的对留和走的动摇,反映出来的是对自己“封妻荫子”、“与祖宗争口气”的人生目标的动摇。可见,杨志的信念其实是不够坚定的,但由于从小所受到的家庭教育的缘故,“封妻荫子”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了。所以杨志并没有选择离开。但此时他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生存下去的问题。依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只有在基本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能向更高一层次发展。
为了“从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所以才有了杨志卖刀。这刀是祖上留下来的——为了解决吃饭的问题就卖了祖上留下来的刀,同样意味着杨志对“与祖宗争口气”的理想的动摇。之所以有所动摇,固然有没饭吃的原因,同时也因为高俅把他赶出了殿帅府——让他对官府有些失望。没想到卖刀时遇泼皮,一时兴起杨志杀了那泼皮,最后被发配到大名府。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被发配到大名府的杨志因为武功超群,深得北京大名府留守司梁中叔的常识,被封为管军提辖使。这时,杨志实现理想的希望又重新被点燃。但此时的杨志虽有武功,但并无功劳。不过,立功的机会很快来了:梁中书着杨志押解生辰纲。杨志深知这次机会对自己的重要意义。在分析了路上要经过的几处险要之地后,杨志改变了梁中书此前确定的押解方式。
从两个人的对话看,杨志不但武艺高强,而且心思缜密。
为了成功护送生辰纲,杨志精心谋划,不敢有丝毫懈怠,因为他知道,一旦失手,他“封妻荫子”、“与祖宗争口气”的人生目标将彻底化为泡影。
但杨志最终还是失了生辰纲。
为什么会?其中固然有晁盖等七人的巧妙安排,但是下面这些因素却不可忽视。
第一,不占天时。“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虽是晴明得好,只是酷热难行”。因为酷热难行,又担着担子,所以众军健难免又累又渴,乘凉、饮酒解渴似乎就成为情理之中的事了。
第二,不占地利。黄泥冈“是强人出没的去处”——早在出发前杨志就知道此地凶险。
第三,不占人和。众军汉与杨志一方要歇、一个急催,同行的都管、虞候加剧了军汉与杨志之间的矛盾,最终,众军汉一方占了上锋;第二方面,梁中书对杨志也并不真正信任,否则为何安排都管同行?第三,杨志的管理策略(只知道“逼”与“打”。)也加剧了自己与众军汉之间的矛盾。
失了生辰纲,杨志发出了“有家难奔,有国难投,不如就这冈子上寻个死处”的感慨。为什么“有家难回”?因为他又一次成为了朝庭的罪犯。“有国难投”的背后其实是对自己“封妻荫子”人生目标的放弃——此时的杨志已经知道:宋王朝已经不再能够接受他。
押解生辰失的失败对杨志的打击是致命的,与前一次失了花石纲不同,他同时失去的,还有自己的人生理想。
二、设计作业
1、素读,批注与杨志言行有关的文字。
2、列举杨志的主要事迹。然后想一想,杨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细读校场比武一回文字,学习描写方法,了解杨志的超群武艺。
4、你觉得杨志丢失生辰纲的原因有哪些?如果是你,护送生辰纲失败后你会选择怎么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