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每日学论语

每日学论语

作者: 采蘑菇的小Timor | 来源:发表于2021-12-21 20:27 被阅读0次

我的学习心得:

13.16: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不管是治理国家,管理公司,还是人际交往,我们首先要管好自己,让自己变得快乐,变得优秀。这样吸引力法则就会给我们带来同样优秀的朋友。你若芬芳,蝴蝶自来。

13.17:子夏为莒(jǔ)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不要急于求成,不要贪图小利。

急于求成,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小利,则办不成大事。

想到了“七年就是一辈子”的观点,不念过往,不惧将来,选择一个正确的方向,坚持前行,不纠结一时的小利小失。

13.18: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夫子的这个思路是我以前没想过的。

虽然我仍旧坚持即便是父亲犯错了也应举报作证,但是夫子这话背后蕴藏的人伦思想,我是认同的。

父亲犯错了,儿子不但不帮忙反而积极举报,让父亲遭遇牢狱之灾,此乃不孝。另外,如果连自己的儿子,自己的亲人都无法相信,这也真的很悲哀。

法于情之上,还是法于情之中呢?

我国《刑事诉讼法》中有这么一条:“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在司法上,亲人的举报行为属于帮助犯罪嫌疑人自首,有利于其从轻处罚的重要量刑情节。

所以,如果只是不举报亲人犯罪的行为,不构成包庇罪。包庇罪是明知是犯罪分子,而向司法机关作虚假证明,为其掩盖罪行,或者帮助其隐匿、毁灭罪证、湮灭罪迹,使其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

尽管举报亲人的行为符合法律的要求,亦体现出公民日益增强的法治意识,但对于举报,法律毕竟没有规定不举报的责任,亲人间的举报更应该属于个人自由的范畴,法律不能够过度干预。

13.19: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日常行事标准来了:日常生活起居要端庄恭敬,办事情的时候严肃认真,对待他人要忠诚。

相关文章

  • 每日学论语

    15.7: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在...

  • 每日学论语

    我的学习心得: 15.36: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坚持真理。 15.37: 子曰:“...

  • 每日学论语

    我的学习心得: 17.13: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鄙俗的好人,谁都不想得罪,缺乏底线,会使得道德受到更大的...

  • 每日学论语

    我的学习心得: 17.13: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鄙俗的好人,谁都不想得罪,缺乏底线,会使得道德受到更大的...

  • 每日学论语

    我的学习心得: 17.9: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 每日学论语

    我的学习心得: 17.25: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没受过教育的人,容易没有分寸...

  • 每日学论语

    我的学习心得: 17.22: 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饱食终日,无...

  • 每日学论语

    我的学习心得: 18.4: 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觉得不合适就果断离开,不要拖泥带水。 18...

  • 每日学论语

    我的学习心得: 18.9: 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

  • 每日学论语

    我的学习心得: 15.20: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要做名实相符的人。 15.21: 子曰:“君子求诸...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日学论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rxfq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