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北沟记忆

北沟记忆

作者: cd5f783d3f6e | 来源:发表于2019-06-19 14:05 被阅读0次

        八百里秦川大地,皇天厚土、历灿煌煌;人文大江、如斯绵长、祈天不吝、居久未泯。

        秦氏门族,祖恩德穰,

        血脉更张、如沐浩荡。

        驰疆耕读、人脉盛强,

        荫蔽后昆、源远流长。

        启蒙昧于夏商,开蛮荒于少梁,近千载薪火相传,浴华夏文明而居久常。

        新池镇北沟村。距县城东南10公里处,离新池镇4公里。明清时期的北沟村,属于西河乡,名叫龙泉里。史载村沟内有一方石,有两孔如鼻,水涌出,清冽而味甘,因之得名。是传说还是确有其实不得而知。后演变被称为北沟洫村或沟洫村,俗称“沟垴头”。据说当年沟的尽头在今天村庄边上,由于县城方向的大水流经此处,才使得沟被冲刷成今天的样子。北沟村是现代才有的名称,是相对南沟而言的意思,习惯上又被附近的人称沟不(谐bei音)里。村庄依地势而居从村东至村西,足有四里多地,南北相距较短,仅有一里左右,被人戏称:东西么长短,南北一扎宽。整个村子称不规则型,村庄的东、北、西三面较高,只有村南临沟。

        在这片沸腾的土地上,祖祖辈辈生活的先民何其艰难。每经历一段苦难的岁月,村庄也因之兴盛或凋敝,或壮大或消失。在浩瀚的历史长河里,由于史料的极其匮乏和断代,已无法考证村庄的前史,只能在田间地头寻觅当年的辉煌和足迹,随风而逝的历史痕迹与消缺的古老村庄的印记。

        据村民回忆,在秦、申两姓到来之前,朱、许等姓氏为原住民,村庄名叫“麻城”,原址应在今天北沟新村(亦称麻城)的西边。七组的一些地名也由此而来,比如城上、城北、城南、城西等等……。

      根据地理位置信息和实地走访,加上村民口口相传的回忆,当时朱、许两姓在此居住已年代久远,足见当年朱、许两姓一定是人口众多,居村颇大,今天的庙后新巷就是朱、许两家的家庙原址。庙宇占地三十余亩,村内还有众多诸如祖师庙、药王庙、观音庙、马王庙……等等。在朱、许两姓与秦姓融合居住的时期,秦姓有村民跟随朱、许两姓人家从事麻制品的行当,也有种植蓖麻的经过。这个手艺后来被传承了下来,前多年南、北沟还有纺麻,拧绳的手艺人(南沟居多)。由此推断得知朱、许两姓家族几百年之间的衍生壮大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历程,他们应该是以制麻,贩运为业。生意做的红红火火,在村庄鼎盛时期,城居五里,人破三千,庙宇繁众、声色犬马。朱、许两姓的兴旺发达,可见一斑。朱、许两姓的耕地围绕着村庄,秦姓则在离村较远的南沟那边,开垦了属于自己的田地,这就是为什么秦姓先祖被埋在南沟那边的原因。后来因人口发展,也为种地方便,一部分村民搬到南沟居住,渐成村庄,加上历史的演变和沟壑被冲刷的缘故,此后南、北沟被分解为两个自然村。

        从远古的浩瀚中打捞村庄的记忆,那些早已远去的先民已不知去向,惟愿后人不忘先辈在这片热土上,曾经创建的文明与贤达,遗留下来的文化和习俗,让我们有崇拜的源头,纪念的意义。从各种佐证推断来看,北沟村的确是一块风水宝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拥有超前的智慧和较高的文化素养,不管口口相传的记忆,还是传说,已知后来的史料记载,无不体现了村民聪明与勤奋和重视文化传承的秉性。

        麻城古村有赛马的习俗,骡马一般是贩运必不可少的工具。北方人性刚烈和马的个性相吻合,就有好事者组织起了赛马会,一直延续了多年,在今天的前巷西头建有马王庙、赛马场,是为了祈求马匹健壮,生意红火。

        赛马是在每年生意青黄不接的时候举办,每三匹马一组,马匹被主人打扮的头戴簪花,项圈铜铃,加上主人精心伺候,看上去趾高气扬,格外精神。赛马开始了,只见一声吆喝,跃马扬鞭,那马嗖地就腾空而出,绕场一周。取第一名接下来进入下一轮环节,以此类推,最后决出马魁进行奖励。每当赛马会的时候四里百村的人都会来看热闹,场面也是火爆异常,各种小吃、杂耍、零碎、针头线脑……等等也来凑个热闹,整个麻城村就是一片欢腾的海洋。如今赛马会已消逝了一百多年了,在村民口口相传中,那盛大的场面越来越远,没有文字记录的历史终将被淹没在尘埃里,消失的无影无踪。

        喜庆或者过节的时候麻城村民都有挂玲珑灯的习俗(已失传)。玲珑灯上下皆有八个伸出的龙头或风凰头,口衔龙珠吐穗,彩凤衔瑞,中间是六边对称的样式,连接上下部分有多边型、鼓圆形、菱形、圆筒形……等等,玲珑灯的外部糊绢、帛、丝,纸,再配以剪纸图案,内部用四根方形木撑做主架,根据灯笼的形状样式,设置蜡板的位置。最主要的是,有些还可以折叠,整个看上去典雅、华丽、精巧、秀气,有诗云:

                      城郭五里阔,

                      声色千池月。

                      夜满玲珑灯,

                      花锦复宫阙

        被历史遗忘和埋没的不仅是旧时的辉煌和繁华,还有远去的先民和文明。空无一物的城池如今已变成良田数顷,田间地头残存的精美砖石瓦砾、石雕砖刻依然记忆着不堪回首的往昔,水井坊、大涝池、土窑背……,坍塌的也不仅是匆匆而过的炊烟,更有历史更迭的选择。

        朱、许两姓经商贩运、手工制麻,使自己的生活安居乐业,家业兴旺发达。后秦姓主读书博取功名,先后出过官员几十位之多,这应该在合阳县的历史上是不多见的,因之被称“望族”。

        历史的车轮总是不可逆转的前行。朱、许两姓的渐次没落,秦、申两姓的发展壮大,村庄易址,如今的北沟村更有雷、张、李、王、杨、乔、马、杜、刘、陈等姓氏村民相融于此,繁衍生息和睦相处。申姓酉申国人氏,自洽川夏阳迁徙而来;雷姓则是从本乡坡赵村,给外家过继落户于此,到目前为止应传有6代之多,其余姓氏基本上是解放后移居而留居下来的。

        始元而来,自明兴盛,秦氏族人通过艰辛的努力和不懈的奋斗,在这片土地上开创了属于自己的家业和文明,将家族荣光发扬光大。其中秦镐,年老归乡,因生平痛家祠之废,随举其力,修族谱,纂士祭仪。在他倡议并主持下搭建了名噪一方的“望华台”俗称花台子。此后,村里每年在清明祭祖时都会搭台演戏,弘扬正气,教化民风。现存村民雷尚义家门槛下的残碑,就是秦镐重修“望华台”时的记载。

        说起北沟村的花台子,据传当时搭建的是一个综合性建筑物。层数为三级,底层用四根两人合抱粗的木桩做骨架,方木横梁,顶部榫卯连接,为了牢固必须用铁链捆扎。顶部镶嵌十几厘米厚的木板,四角斜出飞檐斗拱,配以各种精美的木质神兽,檐角下垂风铃,串串小彩灯。檐前各式大灯笼一字排开,正面设有穿廊,悬挂梅、兰、竹、菊四君子刺绣匾额。二门,中间门楣高悬“望华台”三字牌匾。四根黑漆涂绘的明柱油光发亮,上书由名播渭北的八先生手书:“明灯皓月齐映彩,黄童白婴具观光”的对联。四周苇席麻绳相围,里面用各色彩纸裱糊,既简单又美观。一层作为演戏的场所。二层和一层大同小异,只是略小于一层,四面穿廊,中间高挂着皇帝的圣旨;前后各有一扇双开门,后门有通往一层的梯子,中间为内室,配以结构精巧的轩窗,窗纸上贴色彩精美的剪纸,工艺煞是美观。三层更小于二层,顶子是雕刻的祥龙伏云图,周围插满了足有六米开外的朱漆旗杆。整个建筑气势宏伟,一并融合了具有中国元素的建筑学、美学、工学、文学、力学、艺术学、剪纸工艺……等等,这在全国应该都是独一无二的一个伟大创举。

        社火是民族崇拜和图腾的表现,也是北沟村民喜爱的民间艺术形式,一直沿袭了很多年。每当元宵节的时候,村里提前组织村民开始选人、排练。由于村子大,人口多,所以社火节目丰富多样:通天锣鼓、摇摇杆、柳木高跷,背花杆、狮子龙灯、舞秧歌、二鬼打架、漂旱船、跑马马……等等,其中背花杆和踩高跷是比较出名的节目。因为村里有戏服,背花杆就按照戏曲编排各种不同的人物造型和故事内容;踩高跷上至60岁的长者,也有7、8岁的孩童,翻跟斗、劈叉。整个过程热闹非凡,火爆的排场成为冲击视觉神经的盛宴,一些村民还叫来亲戚和新定婚的儿媳妇看热闹。北沟村的社火场面在当地影响颇大、恢宏壮观、气势震撼。

        秦腔是陕西乃至西北地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节目,清代盖起的大戏楼,一直沿用至建国后(后因建学校用料被拆除)。秦腔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村里购置了戏箱,组织了部分爱好秦腔的村民当演员,每逢过年、节日,农闲时节,或者有重大喜事都要唱上几天,热闹程度更是相当火爆。

        板箱和风箱是烟火生活的两件必须品。在八十年代,南、北沟一带手艺人众多,尤其是从事木工的人,几乎整村都是。新中国的五、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由于出生率相对较高,所以嫁娶也就比较频繁,板箱又是那个年代姑娘出阁必备的陪嫁品,市场需求较大,当时村里有木工的家庭,几乎全家上阵,通宵达旦地做板箱,做的板箱远销澄城、韩城等地。

        风箱即讲究又复杂。首先是选材,做风箱最好的木材是当地的优质桐木,材质轻、板型好、柔韧性适中,尤其是风箱里面的档板因要用麻纸垫封,必须做成双层的,又需要在中间勒出宽五毫米深一公分左右的槽,然后把折叠好的麻纸(五至八层为宜,宽度七、八公分宽)平铺在槽上,用薄厚刚好的铁板(木工为方便用推刨刃)从中间将麻纸平整地砸进槽内,再把其余部分压平,然后将烧制的矿腊均匀地滴在麻纸上(密封效果直接影响使用效果)起光滑作用。这样风箱推、拉起来就轻松些,又不影响使用效果。由于人的用力习惯,出风嘴设计在左边的下部中间位置,嘴长十五公分左右,呈喇叭型,内大口小,这样设计更有利于送风。前后下部各有一个进出风口,手巧的会做出各种花型图案,内部则在风口上部两边做两个岁弧型的门卷,风门的两端伸出各两公分左右的头,然后套上并用骨胶粘牢固定好。风箱的拉杆有单、双之分,一般和风箱长度相等,里面连接固定在里面的档板上,外面要用硬木料做一个手把(长短三十多公分,粗细五公分左右)。上面的风箱盖,一般都比风箱长二十公分,前面上下贴一块木板,作用是为了方便抽拉,上面还可以放火柴等零碎,桐木做的风箱型好、美观、轻巧、耐用。风箱(包括楔子)全部采用木料,不能用任何其他材质。很久以来,风箱作为生活的工具,陪伴人类走过了一段相当长的岁月。

                            «二»

        摸索着历史的脉络前行,沐浴着先人的祖恩图腾!在浩瀚的历史长河里奋发图强的北沟人勇立时代潮流,居家勤朴、墨守成规、奋发崛起,经文韬略,江山日日新、人才代代出。在历史的沉淀中,兴许勾陈,就能罗列一些,本村的文人雅士和乐毅俊才。

        北沟村近千年来丰富的人文大观,各类人材层出不穷。元末、明初既有先贤秦福捐助宁夏赈灾之义举;明弘治十一年有远赴山东长清任知县的秦隆,更有声明远播的性孝友秦和。

        秦和年轻的时候,弟早逝,余一子尚幼,秦和帮助抚养,一同居住多年。初时家境贫寒,后来家业兴旺,累资巨万,都是秦和一手潜心经营起来的。当他年老之时,将家产一份为二,自己三个儿子一半,弟子一半。有人问他:“你个人的家产,又不是祖、父留下的,四个孩子均分都就可以,你这样是不是有点过了。”他答曰:“不是的,我与弟一同居住,弟不幸早逝,他的儿子与我同住,就是兄弟同我居住,既然是这样,为什么要说是谁经营的?”由此可见秦和作为兄长的高风亮节、宽广的胸怀,以及中华民族崇高的品格和博大的精神内涵。至后十余世,子孙千人,为官俱众,因之被称望族。

        秦五举:秦和五世孙。字子显。少时就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喜爱经术,善书。品格良端,名驰关右(函谷关以西,陕西关中一带)。学识卓然渊博,仕无出第。明崇祯庚午副榜。然在家事父母,处昆弟,以孝弟而声名远播。左公懋第为韩城知县,他听说后,赠礼重焉。年谨之时,他舍粥饭,家资救活宗族众人。闻友死于贼寇,且从乱尸中寻其尸以归。引来贼寇攻其城堡,在大家都手足无措时,而他坐在大杌子上高诵楚辞和胡氏春秋,手持利刃做自绝计,他说人活的必堂堂正正,死又何惧。贼寇知此,皆退去,保全了族人。此后在家除了读书、授课不做它事,经他教授族生举不胜数。又自号怪石,为此解释曰:“怪石是谁?就是秦子也,物之美者莫如玉,舍美玉而取怪石,没什么奇怪的。而碔砆(wu fu一种似玉的美石)得而似之。碔砆可以为玉,可知玉并非碔砆啊。坚确其中,丰棱其外。”至顺治时,以恩贡生廷试,候选州判。一生著述颇丰,有“麟书风雅”(韩城解拙存序)及“废莪集”数卷。

        秦镐(秦五举子),字宅武,号澹庵,少时家贫。年四十为邑诸生,康熙葵未年成进士,年六十。又十年,授任浙江新昌,然以老休致。生平痛家祠之废,纂(zuan)士祭仪行之,喜读宋儒书,里中承学者尝数十人,经指授,率多成名,

        秦休字又休,号岵瞻(hu zhan)更号匪莪,五举曾孙也。祖锡,字来九,副贡生。父汧,字伯山,邑学生。俱赠翰林编修。秦休夙有文名,善书(指书法),康熙戌子,年三十,举于乡;壬辰成进士(二甲),改庶吉士,习清书,散馆授翰林编修。辛丑分校礼闱。癸卯丁母忧,乙巳补原官,丙午改授吏部文选司郎中。丁未发往浙江以知府用,委署绍兴府。未几,特授广西浔州府知府,庚戌摄鬱(yu)林府事。辛亥改补户部贵州司员外郎,癸丑又分校礼闱,升授云南司郎中。闻所著有诵诗三十卷、方雅八卷、文集十六卷、诗集十二卷、制艺数百篇,未知存否?乾隆元年以老回籍,八年卒。

        还有(清)秦甯(ning)镛、秦滂、秦昌延、秦沣、秦飞鸿(以上据县志载)皆中举;贡生有(明)秦宁、秦迪、秦阳、秦继周、秦时泰、(清)秦五举、秦天培、秦锡、秦正域、秦建雍、秦炳、秦焕祖、秦贻谋;其他不俱其数。

        后来的……对中医药的热爱,以及名播渭北、二华的八先生。

        每次村里搭建花台子都要请八先生写告示和对联。八先生名子俊,不但文采飞扬而且字也非常漂亮。今天合阳烈士纪念碑的碑文就是政府请先生拟文并书写的,现存的“秦氏族谱”第六卷是他执笔的杰作。他对对联更是一绝,有次家里请老师吃饭,老师听说八先生有才就想见识一下,走到一户人家,见墙上搭着一张牛皮,说道:“牛皮制鞭鞭打牛”。说完看了看八先生,见没反应,以为他答不上来,心中暗自窃喜,待到家落座上菜时,他接过家人的盘子,一只脚刚跨进门随口就来了句:“菜籽压油油泼菜”。很工整的对了出来。在牛庄任教时,村里过事的对联都是由他连编带写,对当地的文化发展影响很大。先生的高足包括范允文、屈荣轩、屈子华、屈敬斌、李仁山……等。有次一个信耶稣的人被土匪打死,八先生为其撰联:“常言上帝有灵就该没有此事,只说耶稣救世为何不挽这人”……由此可见先生真的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其在年轻的时候就编撰了北沟八景以食乡邻。据村支书秦昌屯回忆分别是:靠子山、老爷寨子庙、遇仙窑、南坝洞、三家庭、太阳庙、东坡日出、大碾盘。

        秦光祖系八先生后人,

     

     

相关文章

  • 北沟记忆

    八百里秦川大地,皇天厚土、历灿煌煌;人文大江、如斯绵长、祈天不吝、居久未泯。 秦氏门族,祖恩德穰,...

  • “妞蜜”时代—— 一个小山村的记忆

    离开老家快30年了,但最清晰的记忆仍是那个载了童年的小山村。 那里有东沟、南沟、北沟,有北岭、南山、西山。 先说沟...

  • 北沟

    儿时的记忆中,最具神秘色彩的地方就是村外的一片树林,大家都称其为“北沟” 北沟不知道是什么时期天然形成的,...

  • 山雨

    老家小店北沟终于要下雨了。 北沟官名叫龙泉村,由十几个窝在沟沟里的小村组成。那些住人的沟里大都有水...

  • 小北沟

    题记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四子王旗活福滩公社头号大队小北沟村,读着这一连串地名,你一定会觉的...

  • 北望南沟金槐花

    @子木玄JZIMO 南沟的北面有一个村庄,叫南沟北村,村民都叫它北村,而外地人都叫它南沟北。 村长叫王海,他有一个...

  • 图文小编《杨浦、成毅》为你发布!山西美景

    南有九寨沟,北有五寨沟,在山西你可曾来过这里? “南有九寨沟,北有五寨沟”,五寨沟又称清涟河峡谷,是管涔群山中一条...

  • 北沟村赋

    合阳东南,二十余里,村曰北沟,昭天光之灵气,沐地坤以方物,采河岳光曙,续文脉鼎新。 传言有云,村南沟底,石龙穹首,...

  • 北沟之恋<一>

    草绿径洁鸟花香, 急哞红颜显眼廊。 绿风不解吾心意, 急盼知己曼步对。 花香鸟语山沟起, 泉水涓声叙情谊。 空旷境...

  • 花儿沟记忆

    文//蓝水 一个农家院,一个客人,一轮明月,一个童年的梦。 记得童年的故乡,也在山里,夏季的夜...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北沟记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rxk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