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挑战计划的第一周,本周阅读了阎俊、吴立宏主编的《行动力:联结课程与生活》,这是“基于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实践能力培养的思想政治课研究”项目成果,从理论到实践,非常详细地介绍了项目的缘起、过程、结果及思考,本书可读性强、借鉴性强、引人深思,对一线政治课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启发性。立足目前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结合自身的经验和感悟,从三方面谈一下读后感想。
一、思想政治学科的独特功能和魅力是什么?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准确来说是育人目标统领下,通过分科教书,殊途同归指向育人。思想政治自成一门学科,自然有它独特的学科性质、内容、方法和功能,国外把这一功能成为公民教育。
《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 指出,思想政治是一门“对中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基础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是智育和德育内在统一的显性的德育课程。”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进一步具体化为:高中思想政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
对于新课标思想政治学科以“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 ,这种语言表述和学科功能指向觉得有待商榷,暂且不论。但政治学科的功能有引领和调适学生的思维认知,这种认知功能单纯靠讲解和记忆是无法完成的,实践决定认识,所以政治学科的教学更侧重于活动,本书认为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行动力是政治学科应该培养的关键能力之一,为此她们展开了扎实且富有成效的研究。
政治学科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在于,引导学生运用学科知识,在尽可能逼真的生活情境中,预设社会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帮助学生能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
二、学科理论知识的价值在哪里?
政治学科也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目前课堂教学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以考试为导向。如果是会考“或合格考”的班级,掌握最基础、最重要的知识点,能用所学知识对观点做出肯定、否定的清晰判断,会运用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如果是政治参加高考的班级,学生需要有构建整体知识网络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相对热点和重要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试卷文字材料的方式呈现,答案也相对固化。教材观点要表述准确、清晰,观点与材料的联结要适切。基于这种价值观导向的错误,对政治学科知识理解、记忆为主,不清楚知识背后的深刻内涵与育人价值,更谈不上在真实生活情境中的指导作用。
知识本身是中立的,若为考试服务,它就是死的;若为生活服务,它就会变活。在本书中,“知识”被作为促进学习者理智与精神发展、形成智慧的工具、途径或载体,是能力生长的“土壤”,“知识”被用于发展学生的能力。
学生想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需要具备丰富而理解深刻的学科理论知识,以便更好地指导自己的社会实践。如果抛开学科理论知识,仅仅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设计和完善解决方案,再进一步解决问题,这种循环类似于原地踏步。马克思主义坚持科学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以科学理论知识为指导,才能真正促进实践的发展。
思想政治课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探索适合培养学生政治核心素养的综合性活动课,但理论知识的扎实学习、深刻理解及内在关系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步骤。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探寻其育人价值和思维路径,以便更灵活地应用于生活与实践。
三、从“知”到“行”到底有多远的距离?
本书详细介绍了研究团队从
“知”到“行”的四种主要路径:情理交融的角色扮演、促进发展的方案设计论证、促进合作的模拟会议、激发行动力的社会调查。在实践活动中,每一种路径都总结出一般流程,分析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在应用中遵循的原则或注意事项,实践后的反思和启示。对于一线教师而言,他们提供了很好的案例和思考,有很大的借鉴和迁移价值。
在教学时间紧张、教学任务繁重的现实课堂,感受最深的是赶进度,先要进度,后要效度,速度优先、质量靠后是真实的课堂情况。如果课堂教学不改革,
从“知”到“行”是遥遥无期。试问:这样教学的意义在哪里?
如果外在条件不变,教师真的就无法进行教改吗?如果想做,总有办法,路是人走出来的......
有些事看起来复杂,但真正操作起来并不是很难。曾尝试过让学生备课、上课,以小组为单位,分解教学任务到各个小组,一般都是一个知识点,讲解十分钟,结果学生讲的比老师预设的要好很多。
让学生当老师,其优点体现在:
第一,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遇到疑难问题,她们会自己去查阅资料、请教同学、自主思考或合作探究。把知识弄懂之后任务并没有结束,自己懂不是真的懂,还要想法设法让大家都明白。
第二,学生突破教材知识的局限,打开了自己的视野。学生备课思考和遇到的问题,往往不受教材框架的限制,在查阅资料过程中,也会不断扩大知识面,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这些是老师主讲没有的效果。
第三,学生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懂得换位思考,多些主观体验。学生当老师时,特别希望台下同学能够积极配合自己,因此常常鼓励同学大胆发言。备课、上课两大环节,都能体味到老师准备一节优质课是一项艰辛的劳动,学生不配合、不主动,会增加老师讲课的难度。
学生当老师的最大弊病是上课时间掌握不好,往往导致完不成当堂的教学任务。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任重道远,从“知”到“行”路途艰辛,唯有依靠团队力量,大家一起努力,不断教改与探索,路才会越来越开阔、顺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