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对于丧文化定义是一种包容负面情绪并鼓励人们悦纳自己的文化。它是指流行于青年群体当中的带有颓废、绝望、悲观等情绪和色彩的语言、文字或图画,它反映出当前青年的精神特质和集体焦虑,在一种程度上是新时期青年社会心态和社会心理的一个表征。它的定义虽然带有一定的贬义的色彩,但我认为正是因为有丧文化的存在,让我们能够更加客观理性地来认识社会中另一人群的存在,从而找到适合这类青年群体的一种社会接受的办法,以此达到更好的社会和谐。
面对丧文化,我们首先应该认清一件事,那便是丧并非是“全无欲望”。恰恰相反,丧是因为青年人群还有心中欲得到之物,只是因为没有找到适合的途径而变相地在网络上寻找一个突破口借此来进行情绪的宣泄。丧文化更多是一种青少年用于宣泄情绪、表达失落等的一种符号,不过是在现代社会压力巨大任务繁多的青年用来放松、调侃的一种方式。我们身处在一个多元社会的背景下,然而在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中无法避免的便是学习和家庭之间的压力。当我们在网上冲浪时看到这些抱怨时,先不应该厌弃或回击,而是设身处地地理性思考。我们不难发现,在千言万语中,也有那么一些话让我们感同身受。换位思考,这也无非是年轻人的一种搞笑性质的抱怨,我们不应该抱有太大的恶意。
并且丧这个行为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因为自己已经预先为对未来的某些事做出了负面的预判,把努力的过程表现得颓废且漫不经心,就能够在真正面对负面的结果时,用面无表情掩盖内心的难过。通过这样的预判方式能够有效的减少负面结果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何尝不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
丧文化它的有趣之处就在于它是通过表情包或者一些自嘲搞笑的话语来表达内心的失落,但所呈现的效果却是令人容易接受也能够理解的。现代社会的压力巨大,在日常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出现些许搞笑的抱怨,这何尝不是一种化解生活困难的方法?
现在的网络上总是会有些不和谐的声音或者是恶意满满的攻击性话语,丧文化只是被这些反对声音描绘地令人排斥。当自身真正地接触到丧文化,便会发现这些看似负能量积攒的话语实则只是年轻人的轻微抱怨。学业压力大,成绩不理想,工作强度重等等,这些我们平日就挂在嘴上的话语,只是将它转化成幽默的语言发布在网上,引起许多人的共鸣,并且引导失意之人重拾信心的话语,其实本没有所谓的引导青年人误入歧途。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来人往,杂七杂八的抱怨之声四起,丧文化便是这些消极情感宣泄的突破口,是紧张失望的年轻人的一剂解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