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读者的留言:
去年过年给妈妈买了一双鞋,她拿到后首先问多少钱,我说八百。她直到现在都没有穿过,一直收在柜子里。每次问她为啥不穿?她都回答,现在有别的鞋还能穿,等这些鞋都穿坏了,再穿那双!
今年我都愁不知给她买啥东西合适了。
还有另一位朋友也讲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同样是给妈妈买了双品牌运动鞋,当时的价格也挺贵。好像没什么印象妈妈穿过,七八年过去了,他自己都搞忘记了。后来他自己的孩子也上小学了,有一天孩子说学校搞活动要一双白色的运动鞋,他正准备给孩子去买,没想到奶奶突然说,我有一双!可以拿给孙子穿。正好现在孩子的脚和奶奶的脚差不多长。
只见奶奶从柜子的深处拿出来那一双多年前朋友自己买给她的那双运动鞋。当时就震惊了,这鞋居然放柜子里这么久。
后来的事情更是让人哭笑不得!
第二天,孩子穿上这双有年头的运动鞋上学去了。下午,他下班后刚进小区大门,就看见一个孩子同学笑嘻嘻的拉住他的衣服,很开心告诉他:“叔叔,今天我们在踢球的时候,太搞笑了,明明一脚踢出去,他的鞋底和球一起飞出去了!哈哈哈哈......”
这个现象是上一代人的普遍现象,他们的童年经历了特殊的物质匮乏的年代,也给他们的生命留下了不能磨灭的烙印。
每个人对自己生命的头12年都有一种深深的认同。就算现在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很多人仍然固守着这份认同。就算知道已经不合时宜,但是一旦改变就会非常难受。于是,意识玩了更多的花招,让认同隐藏得更加巧妙。
我的父亲幼时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再加上原生家庭的教育,那种匮乏感和不配得的感觉一直伴随着他。其实我们家经济条件还不错,但是在买东西上,他却显得过分的谨慎。买菜要去相对远一点但是价格便宜的菜市场。宁愿在家下面条也不去餐馆吃饭,他会意识上给出很多别的理由,比如不健康,不卫生,麻烦。但是,深层次的,依然是对幼年生活的深深认同。
如何抛弃这些匮乏感和不配得感,这是父母一代自己要修的功课,我们无能为力。我们或许需要了解,应该怎样做到“如其所是”地去爱他们。
如果父母的匮乏感和不配得感很重,我们却送给他超出他心理承受范围的礼物,那么,我认为这不是在爱父母,这是在爱自己。
爱那个想要得到父母认可的小孩;
爱那个想向父母表现自己多优秀的小孩;
爱那个恐惧、羞愧的小孩!
用那样的方式去爱父母,收获的却有可能是失望、愤怒。
怎样去爱父母,才是真的“如其所是”呢?
在这里给大家举个例子:
我的老师,有一次带着他的母亲去商场选鞋子。老母亲试一双400的鞋子,很舒服,也很满意。一问价格,400元,立刻觉得太贵了。
老师开始跟售货员讲价。其实大家都知道商场是不能讲价的,但是老师提前和售货员打了招呼的。于是他们两人就开始像模像样的讲了价,最后价格定到240元。
没想到老母亲仍然觉得贵了。老师又悄悄和母亲商量,说自己认识管这一片的工商局的朋友,一会儿他去问问能不能拿到进价。
于是他带着母亲回家了。随后,他就返回商场花400元买下了这双鞋。
回家后拿给母亲,说最终朋友以150元拿到了鞋子的进价。
母亲非常满意的收下了鞋。
“如其所是”的爱一个人方法有很多,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亲密的人,需要“如其所是”的理解。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相信我们一定会获得生命的智慧,来与周围的人和事相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