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大致分虚构类和非虚构类,读非虚构类是为了获得新知识,并应用到生活,让自身得以成长。读虚构类是为了丰富生活阅历,获得乐趣。
今年之前对我来说只有读得进的书和不想读的书,读的也都是虚构类的书。现在读的书都是老师们推荐的经典书,区别在于这些书很难书,要重复读很多遍才能理解。
读好书要专注,越读越需要足够的耐心反复研读,读好书越久越知道以往读的书就是在虚度光阴,落后的读书方式严重阻碍获取知识。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又有多少人做到每年读50本书。从小学开始,老师教的读书方法就是一字一句的读课本,反复读反复背。
也许是自己笨,那时就是不知道还有更好的读书方法,以至到毕业都没有迭代读书方法。进入社会,经历各种困难才知道到读书的好处,才认识到知识是可以改变命运的。
教育是改变的根本,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就是要把我们所积累的经验,知识传递给孩子们,让他们能走得更远。
认识的一位老师特别爱读书,光《曾国藩传》就读了几十遍,他讲书不是单纯的复述书中的故事,而是结合自身的经验,找到书中知识点的运用局限,提炼出践行方案。
知识不是读一遍就能获得,技能不是练习一次就能掌握,它们都需要反复地练习很久才能够让自己熟练掌握,读书同样也是。
李善友教授的单点破局模型里有个阈值效应,要击穿阈值,前期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积累,99之前就像一潭死水,只有突破100才能迎来指数级的增长。
成功之前需要一个过程,经典好书重读一次都会带来不一样的感悟,读久了理解也就透彻了。老师常说,书不在于读的数量,一本好书(论语)足以指导人生。
读书就是不断磨练自我的过程,每重读一遍磨掉的是自身的缺点或者菱角,磨练多了,人自然会得到进化以及开悟。
李善友教授说,人的本质就是创造者,人的使命就是创造出一件美好的作品。读书可以让人变得更好,持续读书,读好书,属于你的美好就在不久的将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