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隔了三十年的光阴,终于可以登上云门山,欣赏云门极顶风光,拜访巨大的“寿”字。
最早知道云门山风景是1990年,那时我的同学刚到青州教育学院学习,对这个城市充满好奇,书信往来中,总是会介绍一下那里的风土人情,说的最多的是她们星期天经常爬云门山,令我很羡慕,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去爬这座山。
1992年,我到青州参加考试,计划考完试后就爬云门山,可惜同行好友不感兴趣,我也不好坚持,觉得以后有的是机会,谁知这一错过便是三十年。
其间,曾到过青州很多次,开会学习之余,拜访过范公亭、清照祠,游览过这座古城,只是没有机会爬山,其中有一次已经到了山脚下,因为是傍晚,同行的人太少,还是没有成行。
这次是因为其它事情路过青州,就拐了个弯,来到云门山脚下。时值正午,天气炎热,上山的人不多。
山路不陡山也不高,爬山的过程中看到的景点不多,我们尽量把脚步放的很慢,还是气喘吁吁。一边兴致勃勃攀爬,一边自我调侃年龄之类的话题,清凉的山风,新鲜的空气,成为爬山的动力。
在半山腰的望寿阁,我们稍微休息了一会,仰望树木掩映中的寿字,心旷神怡;俯瞰山下的城市,生机盎然。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固然令人惊叹,人文景观同样震憾人心。
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望寿阁是一所道院,进去之后发现西厢是“财神阁”,因中午上山人少,香火并不盛,岁月流转,沧海桑田,不变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休息过后继续往上走,路过陈抟老祖睡了八百年的万春洞,很快就到达山顶,举目回望,云雾变幻多姿,配上七仙女的神话传说,云门仙境名不虚传。
沿着景点路标指示方向,我们来到一洞口,旁边便是那个巨大的寿字,果然“人无寸高”“寿比南山”,一群老年人正兴致勃勃照相,摆着各种姿势,快乐溢满山林。
转过洞口,右行不远有佛窟石刻。青州当地“一拜寿二拜佛三清官”之说不虚,这座海拔421米的山,集释道于一家,自有魅力。
下山后,仔细阅读关于云门山山名的来历,以及各个景点的历史渊源和传说故事,了解了这座山有更厚重的人文底蕴。
下山后,顺便参观了青州博物馆,知道青州本为古九州之一,有着近七千年的发展史,五千年的文明史,还有“十二年的国都辉煌”,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她脚下的青石砖路,每一块都写满故事,云门山成为鲁中名山也就不足为奇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