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是桂华流瓦
是幽帘如梦
是卷云入沧海
是余晖映山落
宋词是在浮沉人海
脱樊笼
眷烟火” ——卷首语
喜欢宋词的人,一定是情感特别细腻的人,也是特别美好的人。
一句词,从古吟唱到今,变换的是沧海桑田,物是人非,不变的是词句里饱含的深情,或爱情,或人生,或梦想。
人间烟火,悲欢离合,都在那长长短短的句子里定格。
夏日午后,酷暑难耐,内心无比焦躁,随手从书架上拿过一本书,细细一看,不觉眼前一阵清凉:小开本,比手掌大不了多少,封面上有一支开得肆意繁茂的梅花从右下角向左上角延伸。封面采用的是压印设计,凹凸有致,触感非常好,我仿佛闻到了一阵梅花的幽香自远方而来,心情瞬间平静,笑意直达眼角。
左下角用毛笔字写着——《片玉词》,周邦彦著,陈可抒注。
连书名都美得不像话呢!
轻轻翻开第一页,是一幅工笔画,画着我叫不出名字的几种花,红的俏皮,绿的淡雅,黄的温柔,右上角配有两句词:“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
我的心呀,好似飞到了天上人间,瑶池仙境,什么酷暑,什么燥热,通通消失殆尽。此刻我就是潇洒自由的小神仙。
接着是陈可抒写的“序言”,序言里详细介绍周邦彦的作品,生平,所处年代,以及在词学上的成就,包括历代专业的词家对周邦彦以及其作品的评价和赏析。
周邦彦在中国的诗词上有很高的造诣,是诗词史上,当之无愧的一座高峰。但其身世有许多耐人探寻之处,历史上也没有详细地记载,但是他的词作中有不少线索。
《片玉词》这本书是陈可抒立足于诸位前贤的研究基础之上,将周邦彦的词作试着按年序进行大致的排列,试图呈现出一些顺序感与秩序感,使每篇词作与其人生阶段暗暗呼应。
本书一共分为四卷,分别为秋娘篇、萧娘篇、而立篇和壮心篇,每一卷里各收录三十余首词,从作者给各卷的命名也可看出是按照作者的人生发展来汇总编著的。
秋娘篇写的是周邦彦少年离家,暂住长安,偶遇秋娘,风絮断肠;
萧娘篇写的是青鸟谈情,金屋藏娇,幽恨关山,愁剪灯花,这一类多为艳词;
而立篇写的是周邦彦离家入学,春衫娶妻,天涯销魂;
壮心篇则写的是周邦彦官运亨通后的潇洒豁达,从一句“无事小神仙”便可窥见一斑。
周邦彦的词作多写闺情、羁旅,比如《烛影摇红》(P19)里的“几回相见,见了还休,争如不见。烛影摇红,夜阑饮散春宵短,当时谁会唱阳关,离恨天涯远。”
日日祈盼有情人终成眷属,却无奈春宵苦短,还未来得及好好相守,便又要踏上征途,下次再见,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
这本《片玉词》里的很多词句我都很喜欢:
《玉楼春》里有:“临分何以祝深情?只有别离三万斛。”
结合陈可抒的注解,周邦彦曾于襄阳盘桓,往来频繁,此时虽然是离别,但是下次还是要来的,所以这两句虽然是表现离别之意,但毫无凄苦之情,有的全是“一路顺风,等你归来”的豪情万丈之意。
《意难忘》里有:“些个事,恼人肠,试说与何妨?又恐伊、寻消问息,瘦减容光。”
这像不像恋人间的细语呢喃?想问又不想问,想说说,可又怕你担心……
《苏幕遮》里有:“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读完之后,便似看见了那雨后的荷花,有盛开的,有未开的,遗世独立,高出叶面很多。可它不孤傲,也不清冷,它就是它,你来,它在那里,你走,它也在那里。它是属于大自然的,属于天地的,来凡尘一趟,不反感,亦不媚俗。
这本书还有一个动人之处在于陈可抒的注解。
有很多传闻说周邦彦曾与宋徽宗一同喜欢上名妓李师师,并说《少年游——并刀如水》是周邦彦与李师师约会之际恰逢宋徽宗来找李师师,情急之下只得躲入床底,还要听着房间里宋徽宗与李师师的各种情话。等宋徽宗走了以后,从床底爬出来,便做了这首词: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帏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筝。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看起来还真像那么回事,但是陈可抒在注解中就有说:“南宋人传言此词是邦彦为宣和名妓李师师所作,又夹杂与宋徽宗之恩怨云云,无一可信。宣和初,邦彦已年逾六旬,岂能有此争风之事?其余附会之说亦不值一哂。”
此处可见陈可抒的严谨和大家之范,尤其是“其余附会之说”这几个字特别有意思。
为什么这么说呢?
话说接着上述故事之后,有一次李师师又与宋徽宗幽会之后,动情之下将这首《少年游》唱出来了,宋徽宗刨根问底问出了周邦彦,大为光火,第二天就将周邦彦贬出京城。
第二天宋徽宗又去找李师师,但李师师不在,后来看见她,发现师师眼睛红了,明显是哭过的。宋徽宗一问,就知道人家是送人去了。送谁?还是周邦彦。宋徽宗没好气地问:“这次他又写了啥?”
李师师便说:“这次他填了一首《兰陵王——柳》。”说罢便唱了出来。
宋徽宗听后,觉得周邦彦这真是个人才啊,便又大手一挥,赦免了他,还给他封了官。
关于这首《兰陵王——柳》在《片玉词》的第192页(此处卖个关子,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看)。读罢后,还真感觉有那么回事儿,但是上文也说了,纯属子虚乌有的民间趣谈,算不得数。所以在这首词的注解里,陈可抒只字未提那些谣言。但大约这也就是他前文所说的“不值一哂”之事了。
总体来看,这本《片玉词》还是很值得用心去品读的,情到深处,甚至可以唱出来。因为“词”在古代,就是相当于今天的歌词。
今天的我们,喜欢一首歌,可能是因为旋律,但更多的,还是被歌词所触动。
翻开这本《片玉词》,细细聆听,品味,听古人如何浅吟低唱,时空不同,那份爱恋,那份缱绻,那份思念,那份愁苦,那份豁达,却都是相通的。
你不需要每一篇都读懂,因为,时光,年龄,经历,会带着你,慢慢地懂。
时光还长,长长的日子里,让我们慢慢地读这本——《片玉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