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纪一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
威烈王初封晋国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臣司马光曰:臣闻天子之职没有比维护礼更大的了,礼中没有比做出分别更大的了,做出分别中没有比正名分更大的了。那么,什么是礼?就是纲纪;什么是分别?就是君臣有别;什么是名?就是公、侯、卿、大夫这些名位。
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均受制于一人。即使你有有绝伦之才,高世之智,也不得不在天子脚下为他奔走服役,这岂非以礼为纲纪的作用吗?因此天子统三公,三公率诸侯,诸侯制卿大夫,卿大夫治百姓。权贵可支配贱民,贱民服从权贵。上级指挥下级,犹如人的心腹控制手脚,树木的根干控制枝叶;下级侍奉上级,就如同手脚保护心腹,枝叶庇护根干。这样才能上下相保,而国治民安。故曰:天子之职没有比维护礼更大的了。
周文王演绎《易经》,以乾、坤为首。孔子解释说:“天尊地卑,乾坤就定了排位,从低到高陈列,贵贱也就有了位置。”这是说君臣的位次,犹如天地之别不可互换。《春秋》一书,贬低诸侯,尊王室,尽管周王室属官地位低微,但也排在诸侯之上,由此可见圣人对于君臣的关系,未尝不牵肠挂肚。如果不是有夏桀、商纣王残暴,商汤、武王仁厚,人心尽归,上天赐命,君臣的名分,只能是守节至死,不能逾越的。所以如果商朝立的是微子为国君来取代纣王,则商汤得以永配上天;如果吴国以季札为国君,则开国的太伯可以永享祭祀了。然而微子、季札宁可亡国也不愿做国君,实在是礼教大节绝不可因此破坏罢了。所以说,礼中没有比做出分别更重要的了。
所谓礼,在于辩贵贱,排比亲疏,裁决万物,处理万事。没有名位,就不能彰显,没有器物,就不能表现。用名位来称呼,用器物来区分,然后上下才能井然有序,这就是礼的根本所在。名和器都没了的话,礼又怎能独在?昔日仲叔于奚有功于卫,他辞去食邑而请求华贵的马饰,孔子还认为不如多赏一些食邑呢。唯有器与名,是不能假借于人的,这是君王的职责象征。政事乱了名分,国家也跟着危亡。卫国国君期待孔子处理国政,孔子要求先正名分,认为名分不正,则百姓无所适从。马饰,小器物而已,孔子惜之;正名分,小事罢了,孔子先之。实在是因为名与器一乱,则国家上下九无法相互保全。事情没有一件不是从微小逐渐发展显著的。圣人考虑久远,所以能谨慎对待微小的变故而及时处理;常人见识短浅,所以必等到问题明显了才去挽救。解决微小错误,用力少而收获大;挽救明显的大错,则竭尽全力而不能成功。《易经》说:“走在霜上就知道严冬将至。”《尚书》说:“君王每天都要处理万件事情”,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说,做出分别,没有比正名分更重要的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