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灵枢经正义精讲257

灵枢经正义精讲257

作者: 老黄历择吉 | 来源:发表于2024-09-19 06:21 被阅读0次

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257

师传第二十九

2/6


原文:

黄帝问:顺之奈何?

岐伯曰:入国问俗,入家问讳,上堂问礼,临病人问所便。

黄帝曰:便病人奈何?

岐伯曰:夫中热消瘅,则便寒;寒中之属,则便热。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脐以上皮热;肠中热,则出黄如糜,脐以下皮寒。胃中寒,则腹胀;肠中寒,则肠鸣飧泄。胃中寒、肠中热,则胀而且泄;胃中热、肠中寒,则疾饥,小腹痛胀。


原文译文对照:

~~~~~~~~~~

黄帝问:顺之奈何?

黄帝问:怎样做才叫顺应民众的情志好恶呢?

岐伯曰:入国问俗,入家问讳,上堂问礼,临病人问所便。

岐伯答道:进入异乡要主动询问当地风俗习惯,去别人家要主动了解其有何忌讳,进入大堂要询问该处的礼仪体统(人际交接模式)——给患者诊病也是如此,要主动询问病人的饮食起居之偏好,处方时,须当迎合病人的偏好,使患者感觉适宜。

黄帝曰:便病人奈何?

黄帝问:了解病人的饮食起居喜好,对于诊病,有什么辅助作用吗?

岐伯曰:夫中热消瘅,则便寒;

岐伯说:凡中焦(肠胃)有热邪盘踞,且已发展出消瘅证候(多食善饥、日渐消瘦阶段的糖尿病)的患者,其必偏好寒凉饮食。处方时,宜于以能令身体产生凉爽感觉之法对治。

寒中之属,则便热。

凡因中焦(肠胃)有寒邪郁积而发展出的疾病,其患者必定偏好热食。处方时,宜于以能令身体产生温暖感觉之法对治。

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脐以上皮热;

胃里有热邪盘踞,则胃腑的消化功能过于亢进,使进入胃中的食物消化得过快,导致胃火上炎(胃中食气上熏)而令心血被灼烁,使心神悬悬不宁,也即早搏、心律不齐;胃腑也因消化过快而常常空虚,故时时发出饥饿信号;胃腑在肚脐以上(西医小肠之十二指肠段与西医小肠之空肠段相分野之处,中医胃腑包含西医小肠之十二指肠段),故胃火所熏蒸之处在脐上,体现为肚脐以上的皮肤有热感。

肠中热,则出黄如糜,脐以下皮寒。

若胃中湿热之气向下传导,令肠中也有热邪盘踞,则患者因肠道之吸收功能变差,使肠中食物尚未充分被吸收就泄出体外,令大便呈现出稀烂的黄米粥样;且因肠中热邪梗阻导致肠冷,而使肚脐以下的皮肤有寒凉体感。

胃中寒,则腹胀;

若胃中有寒邪驻留,则胃腑之消化功能必然低下,使食物长久不消化,且当食物运行至肠道时,也不易被吸收,体现为腹胀;

肠中寒,则肠鸣飧泄。

若胃中寒邪下注至肠中,使肠中亦有寒邪驻留,则令肠道吸收功能低下,尽管肠壁不断挤压食糜,却难以吸收其中的水分,也因胃寒导致食物不曾被消化液充分消化、而使小肠难以吸收食糜中的营养;混合水液的食糜在肠道中不断受挤压,如同受到拍打,从而发出肠鸣之音;蕴含水分的食糜经过整个大肠段之后,水分依然过多,大便难以成型,引起泄泻,大便中可以见到成型、未消化的食材,也即“完谷不化”。

胃中寒、肠中热,则胀而且泄;

若胃中有寒邪驻留,而寒邪下注肠道,久留而寒极生热,成为肠中热邪(肠道宿便、息肉),则患者不仅腹部胀实,又且有泄泻之症。

胃中热、肠中寒,则疾饥,小腹痛胀。

若胃腑有热邪驻留,而肠中却有寒邪驻留,则患者有因胃热而消谷善饥(吃得多饿得快)之证,且又叠加肠寒引起的吸收功能低下,则小肠所在的小腹区域,就必然感觉疼痛且胀实。

~~~~~~~~~~

老黄历择吉,2024.9.9


上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256

下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258


推荐:猴子森林1~121(灵枢经正义精讲1~520)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灵枢经正义精讲25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skel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