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主战者未必勇,主和者未必怯

主战者未必勇,主和者未必怯

作者: 叮当儿郎 | 来源:发表于2020-07-20 21:27 被阅读0次

        在中国历史上,但凡国家有事,地方被占了,人被杀了,朝廷总是群情激愤,人人喊打,看上去个个是民族英雄,正义化身,然而其中别有奥妙:

       临战之时,国仇家恨,慷概激昂,大家都激动。在这个时候,跟着激动一把,可谓是毫无成本,反正仗也不用自己打,还能落个名声,何乐而不为。

       主和就不同了,甭管真假,大家都喊打,你偏不喊,脱离群众,群众就会把你踩死。

                                                                                                               ——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

       此即所谓主战者未必勇,主和者未必怯。主战者不乏以身报国之士,但也不少沽名钓誉之辈;主和者不乏胆怯怕事之辈,但也不少深思熟虑之人。

       此事要从万历十八年(1590)说起,总兵李联芳巡视边界时,遭遇埋伏,被蒙古鞑靼部落所害,总兵相当于现在的军区司令,大家应该可以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朝堂上下,从皇帝至群臣,人人喊打,而这个时候明朝首辅申时行知道不能打。杀害李联芳的是扯立克所带领的鞑靼部落,他虽然是鞑靼首领,但大部分部落是受他胁迫和明朝为敌,更多的部落是在好好的和明朝做着互市生意,如果明朝贸然出兵开战,那这些鞑靼部落中想打的要打,不想打的也只能打了,好不容易获得的边界和平恐怕要一去不复返了。

       于是申时行站了出来,告诉皇帝不能打。但申时行是聪明的,他知道公开和群臣叫板是很傻的。于是秘密向万历上书,陈述了自己的意见。万历觉得他说得有理,下令按兵不动,把事情全权交给申时行处理。消息传开,一片哗然,申时行装的一脸无辜,并表示我也很茫然,但这是皇帝的命令,我也没办法。朝廷这边稳住了,但杀害明朝总兵肯定不是小事,如果这种事情不闻不问,那国威何在,军威何在,终将国之不国。于是申时行告诉鞑靼其他部落,只要他们老老实实互市,不与明朝为敌,明朝也不会为难他们;同时让兵部尚书郑洛在边界集结重兵,专盯着扯立克部落打,扯立克无奈只能带部落远去,一场中蒙大战就此轻而易举解决。

       写到此时突然想起《亮剑》里和尚被土匪所杀,当时我心情和李云龙一样,我想如果是我领兵,我非杀的他们一干二净不可,但一时意气用事不要紧,如果开战,自己是出了一口恶气,但肯定会有更多的“和尚”本不必死而死;而且这次收编本就是给其他土匪帮派立一个榜样,如果在他们已经被收编的情况下把他们剿灭了,其他土匪帮派会更加疯狂,那后方不稳,内忧外患,抗日大业会更加困难。此所谓主战者未必勇,主和者未必怯。

       普鲁士军事家克劳塞维茨说过,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争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打与不打,和与不和,是要审时度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只是一味求和,一味让地,让别人认为你软弱可欺,与秦桧何异,与慈禧何异,与卖国贼何异。

       汉武帝说,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是因为大汉强,万国来朝!

       万历说,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这是因为大明强,无人可敌!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国家之间,利益第一,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就是铁板一块吗?我看也未必,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我国同时和这么多国家开战,无论胜负,都会付出巨大代价,分崩瓦解才是上策,但具体怎么做,不是我能知道的了。我知道的是,跳梁小丑,虽强必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主战者未必勇,主和者未必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skuk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