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在外面被欺负的时候,家长们的表现各不相同,要么冲出去帮孩子干架,要么让孩子打回去,要么把孩子臭骂一顿:人家怎么不打别人呢?不同于以上家长的简单粗暴,也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过度文明,会告诉孩子:人家是无意的、没有恶意,所以你要原谅。
年幼的孩子相信了家长,可是随着年龄增长,他会发现,现实跟家长的解释很不一样,他究竟该尊重自己的感受,还是该听从家长的训诫?对于一个生性外向,善于表达的孩子来说,可能比较容易找到这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但对于一个内向口拙的孩子而言,可能就是灾难。因为他缺少同伴交往的经验,没有模仿的对象,只有父母的教化。
他的单纯被视为无知,他的忍让被视为无能,他的善良在别人眼中是分不清好坏的表现,他的付出亦会被人不屑。他在愤怒的时候,可能还在想:是不是我不够好,不够宽容,不够善良,是不是我误解了别人?他的“幼稚”是家长幼稚化教育的结果。我们明明知道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为什么要告诉孩子这个世界上都是好人?我们明明也会生气、愤怒、嫉妒、痛恨,为什么非要让孩子必须善良、快乐、正能量?
没有人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傻白甜,忍辱负重,委曲求全,所以,在孩子与同伴发生矛盾的时候,不要只教给孩子善良,而要给他智慧。
首先,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孩子知道自己感受的合理性。
第二,跟孩子一起分析、辨别他人是有意还是无意,是善意还是恶意。
第三,鼓励孩子采取合适的方法自己去处理冲突。
我们可以理解他人不良行为背后的原因,但不能因此而接受那种行为的伤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