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哥小区拍的,其实感觉家里这种小高层挺舒服,安全感,和谐。
我自己在市区买的,三十多层,差别大。可能我也太杞人忧天了吧。
早上起来坐车去隔壁镇上,看我老家的伯父,最美乡村医生。

村里的水库,水库周围都是农户,以前还有轮渡,曾经我有个非常要好的同学,就是周末坐轮渡往返。
每次听她讲路上跋山涉水的艰险,我都默默替她紧张。

伯父的中药房,带女儿认识药材,让她了解常见,小姑娘背记能力不错呢!

这就是我伯父和伯母,苦心经营的村卫生室。一半平房,一半瓦房,伯父一家住了二十多年。前后二排,很多还是三十多年前的样子。没有更新!
这个平房,之前因为怕大雨时节瓦房子垮掉了,我姑爷跑了很多次政府单位,才争取到的。

板栗之乡,枝头已经挂着果实了。

我带女儿附近溜达,遇到的菌菇。我记得可以食用!

三十多年前,这里算是规模最大的卫生室,妇产,住院,缝合,都能处理……

这是我在卫生室门口坐着拍的。绿水青山的家乡,还是挺亲切。

伯父和伯母,勤俭节约,比较有年代感的电视机。


这是简易的输液室。
伯父,在我们村里,很受百姓喜爱,过去他都是骑自行车,到大山里给一些孤寡老人看病。
如今,年纪大了,快八十了,依然守护着村里的乡亲们。
伯母手摔了,今天算是也给我上了一节课,他们家里有客人。伯母吩咐我,将我买的肉,切洗干净,焯水,准备炖汤。
伯母中间加了焯水后煸炒这一步,后面配上自己种的葫芦,只加点盐,柴火烧出来的汤,感觉味道真的很好。
家里电器,也有的,只是他们习惯了用柴火,习惯了节约。
伯父留我住他家,我谢绝了。他后面让伯母叫车送我和女儿。
今天去伯父那里,他第一句感慨就是,我好几年没回去。
说实话,我真挺自责的。
他们一个儿子,我堂弟,远在深圳。我堂弟高考当年六百多分,办酒席,25桌,那一场面,也足以体现了伯父的人缘,人品了。
我应该也算是半个女儿,但是在各种孝义方面,真的做得不好。
我伯父当年先照顾四个弟妹,成家,然后他四十多岁,从农田,放下锄头,埋头学习,考上了当时我们的黄冈卫校。
那时候他最开始是自己开诊所,深受老百姓喜欢,后来卫生室,内部就聘请他。
伯父的学习精神,每次想起来,真的挺让我震惊的。
书房里,陈列整齐的报纸,参政消息,医药报,这是伯父多年不变的习惯。

活到老,学到老。
十点多,伯父拿开一叠报纸,下面居然是一碗稀饭,里面应该是葫芦,那一刻,我感觉五味杂陈,难受极了。
想来也是早上输液,问诊的太多了。
伯父,在我心里,一直就是最美乡村医生。他原来卫校毕业,其实也有很多机会到市里,省城,但是他回家了,他比我们都更加热爱家乡的土地,家乡的父老乡亲。
我们现在每天再忙,都有一二个小时,浪费在划手机上,各种跟我们没关系的动态,新闻,看得津津有味。
然而,像我伯父这样的人,时间总是不够,一分一秒,都在努力。伯父和伯母,还种着几亩田地,这样够吃。
就像二哥曾经给我写过一封信说,这是一个伟大的家族,从古至今,每个人都隐忍节制,不断奋斗,从无到有,敢闯敢拼,这是我们的骄傲,也值得传承。
对于我的个人情况,伯父已经从兄长那里得知大部分。
这一点,我此前是不知道的。
我以为,我一直在自己的世界,独自沉沦,涅槃,舔舐伤口。
太多的话,我不敢开口,他也不敢问,内心的愁苦,都不愿拿出来说。
他只是淡淡地叹气说,你兄妹三个,要是都过得好,就好了呀!
回来后,发现伯父在给女儿的药品里,放了一千块,我眼里充满泪水。
眼睛不好,是不能流泪了,这也是一种痛苦。
给母亲打电话,她说,以后堂弟结婚,还给堂弟吧……
之前二哥读研,买房,伯父都是第一时间,全力以赴地支援。
他总是觉得愧对父亲,没有替父亲照顾好我们……其实他也真的尽力了。
背后有这样的家族,有这样的亲人,我有什么理由不热爱生活呢?不努力坚强呢?

镇上的西瓜

本地的玉米

给女儿做的晚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