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感觉迷茫?这是个困扰我十年的问题。
那么究竟什么形状才算是迷茫呢?我想是,让过去掩埋了过去,而未来却永远未来。
蓦然闪过脑海的,是无情覆盖了多情。多情譬如一汪清池,无情便是池上的寒冰,伴随着秋风吹落的最后一片梧叶,寒气骤然袭来,池水涟漪不起,一丝凉薄从池畔迅速向里蔓延,终于在湖心凝结成了一面镜子,时间仿若静止一般,刹那间只剩下池边层林寂寂,镜里白云悠悠。可是严冬终究是要过去的,至一二月间,当池边又见离离春草,当柳树重吐嫩绿新芽,当候鸟北归,鸣蛩探土,那远山掩映中的一轮红日便会携火而来,化雪融冰。不消说的是,那池面的寒冰终将融化成为一池春水,可无情却为何再难变化多情?
无情无非丧失了一种与天地通感的能力。昔年读书,无论诗词歌赋小说散文,从《鸡毛信》到《湘夫人》,从《山海经》到《过秦论》,从《古诗十九首》到《风云第一刀》,俯仰之间,天地万物纷至沓来,呼吸之隙,千般情绪如云而聚,唯觉胸中丘壑深深,脑海囊括天地。细节长篇,开卷即身临其境,声色动静俱是享受,比之如今3D电影有过之而无不及,现在回想起来虽如隔万重纱而远眺,依然教人神魂不属,莫名其妙。这种能力我以为是多情,可是无情久矣,十不存一。今日读书,多浮在书表,过目即忘,实在是令人忧伤。忧未来之未来,伤过往之过往。
即使无情,奈何迷茫?无外乎活在当下,彻彻底底地活在当下。无既往之反思,无未来之畅想,时间有人替我消磨,万事有人为我安排,各种清单、新闻头条、二手知识、跑腿外卖……何况,“尽管去做”、“立即行动”之类的教诲我已听得过多,其中的关切却想得太少。我这样无情的人所需要的反而是需要一段时间专门安静发呆、神游物外,让大脑分发出的一缕思绪在天地间徘徊,去接触,去感知,去变得尽量多情:既拥有过去,又不妨未来。
可我为什么还是感觉迷茫?难道是因为生活在这个时代?
我左思右想,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我懒。一切能力皆是在运用中熟练,在痛苦中提升,懒惰足以毁灭一切。
懒人皆无情人。近年来,有个流行的观点——懒人改变世界。我承认这是事实,可是这个世界究竟对人更好了还是更坏了,值得深思。我并非厚古薄今之人,可是作为一个人,我感觉这个时代更多的是陷入迷茫中的友好的无情人,正在让整个世界变得无情,人们用太多的信息迅速埋葬过去,又用更多的信息逐渐迷茫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