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论语》中一句话,怎么解释?
我以前的理解是:“有朋友从远方而来,是多么令人高兴啊!”
要想正确理解,先要定义什么是“朋友”?
我们前面了解过,“朋”字是两个月字,月字是象形字,有代表贝壳的意思,贝壳在中原之地在当时是稀有之物,用来做一般等价物,也就是钱,“朋”字是一串贝壳,意思就是脖子上挂着一串贝壳,咱有钱啊!
有贝壳就代表着有肉吃、有酒喝,就有一帮人跟着挂贝壳的人,那一帮人都号称为“朋友”。
时间虽已穿越了几千年,人性并没有变,物质多了,贪心并没有减少,知识多了,文化也没有增加;还是一样的好钱、好名、好色,包括男色;
对朋友的定义,古人更是一针见血:有酒有肉是朋友,“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车马稀”,这是社会常态,古今未变。
孔老先生这句话拿到今天的武威来讲:有朋友来,多么令人开心啊!
朋友来了,四五瓶酒、五六个人、七八个菜、八九百元钱、几十首歌,酒酣耳热、勾肩搭背、海誓山盟、称兄道弟,从认识喧到现在,从周华健的《朋友》唱到藏天朔的《朋友》,从茶屋吼到KTV,这是多么令人开心的事啊!
来三个朋友,一月工资没了!
我朋友好多呢!朋友结婚、朋友生子、朋友搬家、朋友买车、朋友开业、朋友子女中举、朋友父母过世;简直是“有朋电话来,不亦恐惧乎!”
有人说:我子女尚小、我父母健康、我搬不了家、我买不起车、我不敢再婚、我办不了公司,李白说滴”千金散尽还复来“!骗鬼去吧!
我的那点工资,还没捂热,”哗、哗、哗“全散尽,怎么来?我总不能买个裤头发请贴、找个情人摆一桌?
孔老先生这个”朋“,不是脖子上挂一串贝壳,才能认得出你的那个”朋“,是知己的意思,就是我们前两天提过的,樵夫钟子期和琴仙俞伯牙那样的关系,知己亡,终生不复鼓琴,所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人一辈子,父母不一定懂你,天天肉肉挨肉肉睡觉的老公老婆也不一定懂你!”不如意事十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有些话,对父母不能说、对家人不能说、对”朋友“也不能说,只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知己不一定是天天见面,日日喝酒,三五个月不联系,一年不聚一次,但都淡淡地在,想起了,就有,想不起,也一直在那儿;
是凌晨一点一个电话也能出来坐坐的人,是借钱力所能及不打推辞的人,是苦乐都能跟你倒的人;
是懂你、陪你、帮你、信你、挺你的人,这样的人,是可遇不可求的人!所以,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远方,不一定是很远的地方,也指时间,比如孔子自己,当时没有人理解他什么那么做:明知以一已之力做不了,还要周游诸国,奔走呼吁,施行仁政,救民救国,也是一样没几个知己了解他的做法,但几百年后,后人才懂了:孔子是伟人,是救世济民、至贤至圣、万世之师!
这也许是孔子自己感叹当时没有人了解他,但将来一定会有人了解他而说的一句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