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有点懒惰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反而更勤快点。当然,也有例外,懒惰的家长影响了孩子,孩子也变得更懒。小时候邻居家有两个闺女,她们的家长有点大大咧咧的,对孩子也不上心,每天心里惦记的就是干活挣钱,姐妹俩都是自己在家里帮父母做好饭,二闺女只比我大四五岁,我还记得她去我家帮我妈擀面条,小时候还喂我吃饭,直到现在我妈还会提起喂我吃饭的事情。
而对比我,因为我是家里最小的,虽然那个时候父母已经快老了,但开始很娇惯我,所以当邻居家的孩子都因没有帮家人做好饭挨吵时,我还可以自由自在的玩耍。母亲也会抱怨我怎么这么懒,就不会帮家人做点饭,回来让他们吃个现成的,但也是说两句就没下文了。
去别人家玩的时候,也会听到他们的大人说家里的地没有扫过,都是孩子帮忙扫的。回家母亲就说你看看人家的小孩,再看看你,都是我把你惯的啥也不会,直到现在,每次我哥他们回家也是坐到那等着母亲做好饭。为啥?因为母亲习惯了主动去做,一方面她觉得孩子们很辛苦,自己能做就动手做一下,另一方面就是,大人在做的时候也会给孩子说去歇着吧,长时间下去,形成了这样的一种模式。如今我回到娘家,会帮母亲做一些事情,也逐渐意识到,是母亲的辛劳,造就了孩子们的懒。
大人勤快,把事情都做了,那么自然孩子们就没有做的事情了,如果大人稍微慢下来,懒一些,让孩子尝试着去做,从最初的参与到之后的承担,孩子自然会养成这个习惯。所以,懒家长培养出勤快的孩子。
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儿童有自己的思想,儿童有自己的力量,不让儿童去做他们自己能做的事情,不让儿童去想自己能想的事情,等于阻碍了儿童身心的发展,所以让儿童使用自己的手脑确是一件要紧的事。有很多家长像我的母亲一样,他们多半有一个能干的“勤”妈妈,家长忙得不亦乐乎,操办得井井有条,剥夺了孩子锻炼自我的机会,导致孩子自理能力变差。现在因为闺女作业比较多,我有时候会觉得一些事情我能做的就不让她做了,结果发现孩子对于家庭的一些事情很反感了,比如洗自己的袜子,她会潜意识觉得这是父母应该洗的。
勤快的父母每天忙个不停,看似是在帮助孩子,实际上妨碍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养成。不仅仅是生活,包括学习任务也是,我在这方面做的就不太好,对于孩子的作业总是习惯的指手画脚,给她安排好先做哪些,总觉得如果不安排好那她就是完不成自己的作业。结果到现在,每逢寒暑假,孩子压根对自己的作业无从下手。现在我也有意识的在慢慢退出孩子的学习,慢慢的做一个懒妈妈,让孩子多参与,多做。
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家长要相信孩子,放手让孩子去实践,尽其所能,孩子的自主能力才能形成和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