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去海边旅游。到大海边的那天下午 ,按照计划是先吃晚饭再去海边玩耍。
当天的实际情况是,吃完晚饭以后,天色非常昏暗。大家虽然在海边玩耍,但是却看不到海。
可见这个设计不太合理。
教学过程中也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设计时候的想象与实际操作中的效果不太吻合。
因此在公开课之前,经常要通过试讲来减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如何使自己的教学设计的效果与真实实践的效果相一致呢?
方法之一,应该是在课前充分的考虑学生的情况。提前设计好学生可能存在的反应。根据学生可能存在的不同的反应,做出不同的预案。
这种方法有个问题。如果课堂实践中,学生出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反应,那么老师可能会手足无措。
方法之二,是把学生的反馈与交流作为互动设计的一个方面进行设计。
这样的设计方案,可以避免方案一中存在的问题。不论学生出现什么样的反应,老师都不用担心。因为在设计里,学生的反馈问题是由学生来解决。老师可以在一旁起到顾问、协助、联结、参与的作用。
当然这个方法也有一个问题 ,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无法解决的时候,那么这个问题对老师来说,也可能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不过由于学生提出问题,首先由学生进行交流。那么老师可以有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等学生交流完还无法解决问题时,老师可能已经想到了解决的办法。如此就避免了突然面对棘手问题时手足无措的局面。
如何让老师得心应手地解决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呢?
这里我又想到了方法一。方法一建议老师提前设计好学生可能存在的反应。根据学生可能存在的不同的反应,做出不同的预案。
可能老师无法想到学生所有的反应。但是学生所有的反应都是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的。因此老师如果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并把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方法以及其应用都了然于胸,那么即使面对棘手的问题,老师也会很快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里我还想说的是,其实学生的思考,未必不如老师思考得深刻。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唤醒学生灵魂的这个灵魂,不一定是老师的,也可能是同学的。教学设计中,让学生思考被看见,且由一个学生的思考带动全班同学的思考。这样的教学设计可能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从而让教更加落实。
方法二有点类似于四两拨千钧。这个方法看似轻巧,但实际上却是对教师有至高的要求。当好老师很不容易。各位同仁请多指教。
回首篇头,我在旅游时还联想到教学。我这联想真是各种牵强。我也是醉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