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某些家长,老师,亦或教育机构喜欢营造刻意感动的课程。当然,在教学研究中认为情绪调节着大脑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有的人利用了情绪,应用在了某些课程当中。
经常看到教孩子们孝敬父母课程,课上孩子们哭得稀里哗啦,老师和家长们认为我们赢了,通过这样的课孩子们这次走心了,从此他们知足、感恩、心中有爱,也孝敬父母啦!
孩子们天然的纯然的本能的爱着他们的父母和亲人。根本用不着这种刻意的打动。你会反问我,“我家孩子顶撞父母老师,不听劝不服管。我们给给他花多少钱他也不感恩不知足。这种孩子需要教育教育,否则不成气呀!”
我想问问家长,你平时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孩子的?你怎样对他,他怎样对你。不是孩子不爱父母不尊敬老师。你何尝尊敬和爱护孩子?
孩子心中千万次呼唤着爱。他也在表达对你的爱。你可曾感受过接收到?
我反对刻意营造(例如感恩,尊敬,爱)这样的氛围,反对刻意的教育孩子。
其实心思细腻的人会发现,在生活中处处是教育的机会,如果正好遇见,你可以即刻启示孩子,但是请不要刻意的渲染 。
我们成人可以自然地表达和流露,(如尊敬,孝敬,热爱,感恩,关爱)这样的情感。我们首先是一个真实的人,然后遇到真情实感的氛围,自然而然的表达,这同时也给了孩子教育的机会。
真的有需要的时候,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而非刻意渲染这种氛围,不必刻意的要孩子去做些什么。
刻意营造的氛围,你不觉得那种太假了吗?孩子们都是真实的人,都是真性情的人,他们怎么受得了“你的假”呢?孩子纯然、真实,他们渴望自然真实的学习和表达情感。我们要思考,如果环境创设不适合他们,你又怎能指望他们真的学会什么呢?
刻意的那种见多了学多了,孩子会更加麻木,缺乏灵动和自信。你更喜欢孩子成为哪一类人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