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初,一个周五的晚上,我念念不忘一堂课---《创造有意义的工作》公益工作坊,有意义的工作是什么样子?如何创造?问题彷佛在心中种下一颗种子。培训组织人之一Apple教练又强烈推荐,她不仅浇水,还慷慨地晒下阳光,邀请我参与。


第二天5:20,闹铃一响,起身先打开电脑,预览前一个晚上临睡前做的盖洛普《优势识别器2.0》的测试报告:看看自己的前五项优势到底是什么,测得准吗?一边质疑,一边简单洗漱,收拾行囊。路上,车少人稀,驱车200多公里,路上在思考这五个优势,在自己身上体现在哪里?学习这一项优势,我是信了,爱学习也可以成为一个优势,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培训开始前半小时,从惠州海边赶回培训室。
一天的培训,讲师周老师像导游一样,引领我们学员从一般人惯常带的四幅眼镜一一换上四幅新的眼镜,去探索工作的真义。《工作的真义》是榎本英刚的著作,他也是这个工作坊的创始人,前两年来到中国上海,通过认证班,他希望培养一批人,通过《创造有意义的工作》培训,去传播他的工作新理念,就是让大家停下来重新思考工作的定义,通过他的实践心得和一些培训方法和共创的方式,去发掘每个学员自己的天职。天职就是老天赏饭吃,你干起来得心应手的工作。


目前市面上,只有台版书,京东上有的卖。周老师说,她的同学正在翻译,估计年底前可以出版横排简体中文版。
课堂上,周老师通过分享、引导、互动和游戏,让每个学员去觉察自己的纯粹意愿和人生意义。最后每人输出一个人生意义的当下版本,并且轻轻推了大家一把,每个人明确下周创造新视角下工作的行动计划。
整个培训是通过四幅新眼镜,去用新的视角看待工作。职场上,我们一般人经常带着四幅眼镜是对待工作,可能都没有觉察到。
1.谋生
2.忍耐不想做的事
3.适应既有职位
4.只能做一份工作
新的四幅眼镜是:
1.探索表达生命的意义
2.做热爱的事情
3.创造符合自己的工作
4.可以身兼数职

一天培训下来,触动我最大的地方,歸納為三點:
工作的定义千差万别
参加工作多年,还真没有思考过,对自己来说,工作意味着什么?好像它就是一份工作,背后意味着什么?根本没有往深处思考,真是I don't know what I don't know(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随着一个个学员都说出自己的答案,自己开了眼界:习以为常的工作,在每个学员的心中的模样,竟然没有重样的,一人一个答案。
道场、冒险、巨轮、篮球队、阶梯、草原、森林、种子、树、透镜、瑜伽、游戏、旅途、蓝天、自己驾驶的船。
给我印象深刻有两位:
一位毕业的新人,她说目前的工作对她没有什么意义,就像冒险,需要不断升级打怪。
还有一位同学说,工作就像瑜伽,希望早点结束,过程虽然很辛苦,结束的时候却很酸爽。
工作原来有如此之多的视角,在每一个视角下,工作的样子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做事的理由。所以,同样的工作,不同的人做,出来的成果自然截然不同。所以看来真的有必要好好去探索一下。工作的真意到底是什么?明白了工作的真正意义。也就知道了工作的价值。
觉察纯粹意愿,工作动力无限
这是这堂课最大的收获,知道做事背后的意愿可以分为纯粹意愿和非纯粹意愿。两者带来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

发自内心的纯粹意愿,才是发现自己生命意义的最佳途径。老师介绍在书中有一个秘书的故事。刚刚开始,每天的工作都是重复着端茶倒水,穿梭在每个部门,日复一日,她也觉得这份工作枯燥乏味。当她发现每个部门的同事,并不知道其他部门的同事在忙什么。她开始编辑一份各个部门的工作快讯,让部门之间的信息流动起来。这份秘书的工作,带来的意义马上就不一样。“糊口”和“探索表达生命意义”这两份眼镜,可以换着戴,也可以同时戴着,就会在工作中发现不一样的价值。
岗位说明书是公司给你的看到,但是岗位带来的感受和意义,却是自己创造的。
在工作中,能够发觉自己热爱的事情,工作中的感受自然会不一样。周老师写了一个公式。
难易程度=不擅长不喜欢/热爱的工作。
一个人只要足够热爱自己的工作,平常遇到的困难,空中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儿。
有一位杰出青年教授,现在成为著名大学冉冉上升的学术明星。当年他考研究生时,参加北大夏令营,连面试的机会都么有。他冲进面试室,请求面试官给自己三分钟,说你们不会后悔的。
结果他被北大录取。
做了老师后,他在申请人才项目的答辩中,被答辩主席批得体无完肤,他没有气馁,而是从批评中,捡起对自己有用的珍珠。在第二次答辩中,那位答辩主席,看到他修改后的申请材料,成为最支持他的人。
在热爱工作的人眼里,困难反而是机会,这就叫“难的事情容易做”。周其仁教授分享他去以色列访问的心得:我们请以色列第一个得诺贝尔奖是化学奖教授(Aaron Ciechanover)作报告,他就讲他的母亲对他最影响最大。他母亲小时跟他讲,说你走进一条河,可以逆水走,也可以顺水走,你要永远逆水走,逆水难走,但是逆水走追的人少,难的事情容易做成,我很受启发。我们中国因为长期贫穷,急于翻身,急于成事。所以大家都挑容易的事情做,都挑容易的事情做反而难做。
痛苦的本质是礼物
这次培训的另一个收获,是Apple教练分享的一个视频,这是创始人榎本英刚先生做的题为“痛苦的本质”的演讲。英刚先生用自己的亲身体悟故事:小时候在英国上学,作为一个日本人,受到严重歧视,给自己带来巨大的痛苦,经过思考转化,悟出“痛苦是礼物,而不是诅咒”。
第一个礼物,痛苦告诉我们,什么对我们尤其重要。

第二个礼物,它还能激发你的热情,于是你尝试着去做出改变,来应对痛苦。
Your pain will turn into passion to do something about the situation that caused your pain in the first place.
从英文词根看,热情来自于痛苦,热情Passion包含痛苦Pain。
英刚先生认为:如果你记住这句话:Your pain is gift ,not a curse。将改变你的生活,将改变世界。

第三个礼物,痛苦pain引发我们的同情compassion,从而促使我们去帮助有类似痛苦经历的人们。
在痛苦转变成为热情和同情心的时候,你我的关注点,所有人的关注点也就都从自我转移到世界上来。所以,痛苦不仅仅是自己的礼物,也是整个世界的礼物。

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榎本英刚先生建议:
1.首先,开始更多地关注你的“痛苦”;
2.其次,下一次你感受到“痛苦”的时候,不要压抑它,尝试着去接受;
3.最后,问一问自己,“这份痛苦在向我传达什么讯息?
在寻找自己纯粹意愿的路上,四幅寻找工作真义的新眼镜,就像一个种子,坚信只要合适的土壤和阳光,它一定会发芽的,我们只需要保持耐心。榎本英刚先生的这个演讲《痛苦的本质》,就像一个太阳能充电桩,会给到升级打怪的小伙伴源源不断的能量补给。

感恩孙维伙伴把这门课程引入广州,感恩Apple教练的推荐,感恩周老师的精彩讲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