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读书感悟
未看其书先闻其名,大冰这个名字,最先从母亲口中听来,“妇女之友”是我对他的第一映像。
先是《乖,摸摸头》,后又《阿弥陀佛,么么哒》再到《好吗,好的》,再到《我不》,铁成、芸豆,故事的主人公大都是没有血缘的各色“朋友”,被他们的故事一遍一遍的冲刷心灵。
月月为人极其随和,爱开玩笑,不笑不说话,是大冰众多朋友当中最豪气、守时、极会体谅旁人的一个。
月月17岁开始独自旅行,习惯了独处、生存能力极强的女子,两年走完了大半个中国。1999年起,游学欧美大陆,十几年来独自旅行20多个国家100多座城市。
月月懂得如何去平衡生活,收放自如,既可以朝九晚五,又能够浪迹天涯。有着稳定的高薪工作,却又某天随随便便的告别高薪生活,朝九晚五的打理自己的服装小店,靠着这个小店,她给自己赚出了一辆车,一套北京复式楼,每挣够100万就送给自己一个属于自己的悠长假期。
当年漂泊四海,这样走野的人,为何回来?
父母价值观无法契合,虽然相爱却彼此互相折磨,从分居到离婚经历了20年,自己最初的感情经历也是如此,这一切粉碎了她对家庭的一切向往。背井离乡,环球浪荡。
结婚生子,她想不出该给他怎样的生活,自己又是否有能力给予,她不舍得再让他像自己一样,漂泊在外,独自一人成长。
在30岁的年纪,对的人从天而降。
结婚那天,好似一对青梅竹马的孩子。
她说:以前我说如果我有了一个小孩子,我怎么会舍得再让他独自一个人去游荡。当下我在想,如果我有了一个小孩子,我反倒祝愿他能得到的,是这种欲扬先抑的成长。
在不可预知的“将来”这个大口袋里,幸福就是口袋里的一颗糖,舔过种种滋味后的味蕾才能品尝出奇妙的甜。
我们每个人的糖不同,有时是婚姻爱情、有时是目标和希望,有时是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或者信仰。
我们的人生轨迹画出了一段又一段抛物线,祝成长在抛物线某一段的你,最终尝到属于自己的糖。
就像月月那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