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孩子同学约着去玩,孩子们的学习一直是作为父母的我们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最近孩子学什么了?考试有没有考好?每天练琴了吗?英语跟哪个老师学的?这真的是一个怎么聊都聊不完的内容。
信息的交流告诉我们孩子还是学的太少了,我的孩子不能落人之后,怎么办?学吧,人家学什么,我们也不能少了,不然差距就拉大了。
可是结果是孩子就一定都学好了吗?似乎只要我们学了,孩子就能接受,就能学好,可是我看到的却是孩子们厌学的越来越多,心理出现问题的也越来越多。
孩子同学妈妈说,自己家老大初中班里一个学习很好的同学,在高三的时候因为压力大,出现幻觉而不得不放弃了高考,真是令人唏嘘。
其实这样的例子我们在新闻中也听到了许多,有的孩子更决绝,直接放弃了自己的生命,原因不过是一次考试没考好,孩子就崩溃了。
我就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我到底养育孩子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还是为了她自己的成长。
在这个只是经济为主导的世界,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以及一个名校学历的优先性,很多大型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名校学历是门槛。
我只是个普通人,没有什么金钱和资源可以提供给孩子,学习是她的出路,这不单单是指找个好工作,还意味着她能够有更多的选择。
但是这并不代表我有剥夺她快乐的权力,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我不能因为学习而占用她所有的时间,别人学什么我也要学什么,我知道这对家长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别的孩子都在学,我们不学会不会落后了?
可是作为家长来说,你要知道孩子不是学习的机器,学习做题考试,只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和适度的练习,其实学习并不难。大家可以看看《学习之道》和《认知天性》这些书就知道了。
难的是孩子性格和创造力的塑造,以及这个孩子人格方面的培养。就像前一段浙大校长说的一句话我很受触动:“家长为孩子选择优质的教育资源无可厚非,可是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我是非常不认同的,因为跑得早不代表他能跑得远‘跑得久。”
这句话让我茅塞顿开,但这也不代表我们就不管孩子天天让他玩,没有约束的教育也必然是失败的,什么都应该适度。
回到对孩子教育的初衷,我告诉自己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热爱生活,对喜欢的事情充满激情,有个健全的人格就好。
因为好大学,好文凭只是一个敲门砖,能不能保持优秀的走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就像很早前报道的上海一个40多岁的博士,整日不出去工作,每个月还要靠母亲的退休金过生活,而母亲因为身体原因每个月还要做透析,这点钱真是杯水车薪,难道这就是我们要的教育吗?是可怜还是可悲?
我希望作为父母,我们都好好想一想我们的教育目的是什么,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孩子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他们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不需要我们天天追在屁股后面,告诉他们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
他们需要的是在我们的引导之下自己去体会,跑跑步,爬爬山,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自己感受这个世界的温暖与深度,用脚去张量世界的大小,才是我们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