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相处讲究笃厚真诚,人人都喜欢厚道真诚的人。曾子说:“胁肩谄笑,病于夏畦。”耸起两肩,做出一副谄媚的笑脸,这样的人真比夏天顶着太阳在菜地里干活还要令人难受!
仁者人也,人之性也,仁德非由外铄,是人的天赋秉性,无人不具。那么,仁爱之心本来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为什么人长大了反而要装出有爱呢?
按照心理学家的说法,就是由于受到创伤未愈合,本来心情好脸色好心情不好、脸色不好,但后来怕得罪人开始自我保护,就摆出好脸色,久而久之,这摆出的脸色那就成了一个面具。
以谗佞取悦于人,习性渐深,仁德便日渐遮蔽,计算得失之心越重、就越丧失了这种能力。谗佞取悦于人、习气越来越坚固,以至于生命都异化变假,最后甚至认为狡诈是一种能力,巧言令色可以保全自己,受欢迎。
这是礼崩乐坏,人类的自我定义出了问题:。“巧言令色”是一种病态的生命,所以当我们再看到一个人嬉皮笑脸,油嘴滑舌时,只是他受伤未愈,不在健康的状态中。真诚的爱是以心灵的健康为前提。
要怎样讲话?怎样颜色待人?《礼记》上说“俨若思,安定辞”动作行为要像思考一样事情那样庄严凝重,不能轻浮。我们观察自己,当我们按照规矩做、走路也好,做事也好,心里就会很安定。
心里定了,处理外面的问题也更清楚,不容易出错。安定辞,你说出来的话要让人安定,自己安定,也带给别人安定的感受。善意待人,见人一定是温和的,不是冷漠的也不是谄媚的,君子 “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
《发明。日知录》上说:天下不仁之人有二,天底下不仁的人有两种:一种是好犯上作乱之人,一种是巧言令色之人。犯上作论是因为幼不逊悌,养成习惯、长大以后弑父与君,这是好犯上作乱导致的不仁。
而另外一种是巧言令色,从自胁肩谄笑开始,明明内心不认同,言语上却假装认同,从未同而言,慢慢到患得患失无所不至、无所不用其极,这就是巧言令色导致的不仁。所以,我们要怎么学呢?必先之以孝悌,以消其悖逆陵暴之心;继之以忠信,以去其便僻侧媚之习;使一言一动皆出于本心,而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夫然后可以修身治国矣。
如果说学而篇第一章告诉我们生命的离苦得乐在学习,第二章告诉我们学什么?怎么学?就是从孝悌入手学仁。那这一章就是在说什么样的状态不是仁。修学路上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巧言令色”。千万不能只在外相上努力,而忽视了心德的建设。
李二曲《四书反身录》上有一段话“色庄见于应接,巧言则不止应接。言色庄重待人,这是礼节。但是巧言令色就不是礼。说“凡著书立说”哪怕是你都写书了,如果不是出自于躬行心得之余,你就是“阐尽道妙,可法可传,这都是巧言。
所以,真诚发自内心,言当为心表,面应如其人。不仅我们自己不做远离仁德的“两面人”,也要识别靠近我们的“两面人”。
随笔
相关推荐
心学第一奇书《传习录》,16句让您彻底安静
阅读 117
学而篇|行走江湖,不是要让人怕,而是要让人敬
阅读 55
九. 温良恭俭让,慎终而追远。
阅读 93
三个角度,看穿一个人
阅读 51
《论语》每日一读68
阅读 12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