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家好像不怎么用数学
最近双十一,考验大家数学能力的时刻到啦。各种满减、优惠券、补贴、红包、减免等看得人眼花缭乱。如何凑单、领券、下单是一道摆在大家面前的数学难题。
除去购物节,我发现平时大家数学用得不多。语文用得多,因为每天都要说话打字。但对于数学,小学的加减乘除就够用了。
其实,数学里有很多宝藏可以被我们发掘出来。
语文学了可以用来阅读、说话、写文,数学学了也可以拿出来用。
比如,用在学习数学上,哈哈哈。就以 数学为例,说说如何用数学学数学。
2️⃣ 统计图
统计学对于学习来说很有帮助,比如“不会就蒙C”、“三短一长选最长”等,就是依靠统计学得到的蒙题策略。
不过今天说的不是蒙题,而是复习,借助统计图来进行复习。
我们拿出试卷,就会发现,每一章知识考察的题量、难度、分值都是不一样的。如果把复习时间均匀分给每一章的内容,那么就会出现复杂的知识复习时间不够的情况。
所以,我们需要统计。统计每个章节的大概有多少分的题,题目的难度怎么样。
分数好统计,拿出去年试卷就行。那么难度怎么统计呢?
难度的统计依靠自己主观判断就行。因为做题的人是自己,也许在别人看来简单的题目对自己来说是困难的。
比如有的同学擅长几何图形,但计算很差。那么对于几何题就是简单题,即使是几何的压轴题也算简单题。而计算题则算难题,如果计算很差,那么一些式子很简单的计算也算难题。
统计好了之后,就画图。横轴是知识点,纵轴是难度。横轴我们把各个章节包含的所有知识点都列举出来。
看着图,就知道自己该去复习哪些内容了。
比如,第三章占的分值多,对自己来说又有些难度,那么就可以多花费精力在这上面。当然,如果过于困难的题目还是舍弃掉吧,不适合自己。
3️⃣ 结语
在我们的学习中,数学并不只是单纯的记公式、做题目,而更是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工具。掌握数学的关键在于不断应用和实践,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通过如统计图这样的工具,我们不仅能更有效地规划复习,也能在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敏锐感知和自主学习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