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学习,总会提到一个词“数感”。那“数感”到底是什么呢?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对数字的感觉。
在《数学关键发展指标与支持性教学策略》一书中提到,数感是指幼儿关于数字的直觉、它们的大小、它们在操作中的影响以及它们与真实数量和现象之间的关系。”
国内的数学课程标准中,将数感定义为: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解释。
那数感什么时候开始发展呢?
《数学关键发展指标与支持性教学策略》指出学前儿童在构建1、2等数概念时,看到数字代表真实的东西,能够操作(运算)并适用于现实生活场景时,就开始发展数感了。
今天我们就谈谈如何在生活中发展学龄前孩子的数概念,培养他们的数感。
幼儿在生活中会接触数以及有关数的概念,比如他们会看到、听到基数词(0、1、2)和序数词(第一、第二、最后)等。
在数学上,我们一般把数分为两种:基数和序数。接下来,介绍下和数有关的概念:基数、序数、数词符号。
基数
基数指物体的数量。比如某班有多少学生,有几把椅子,几个苹果之类的。
要想知道物体的数量,就要通过点数的方式。
点数
点数即数一个物体说一个数词,且每个物体只能数一次。对于幼儿来说,有意义的点数意味着数东西,而不是机械地背诵数字。
点数时,孩子容易出现的错误如下:
1.在点数顺序上的错误很普遍。比如容易把5以后的数字搞混。
2.指向一个物体但不说一个数字。
3.点数时重复或者跳跃。
4.不知道点数时说出最后一个数字代表所数物体的总数。
基于以上的问题,点数时要遵循基数五大原则。五大原则见简书文章《数学启蒙第一步:数量概念的建构》。
当然了,幼儿拥有更多的点数经验,他们就会更少的犯错。生活中,家长们可以参考如下方法,加强孩子的点数经验。
1.点数事物、行为、动作等前面文章中提到的各种数量表征。比如:数一数搭建物体所用的积木数量,走到滑梯顶端的步数,蚊子在胳膊上叮了几个包,有几种向后移动的方式。
2.注意幼儿在点数和比较什么,然后提供相似的材料和经验。比如:点数散步时他们收集的鹅卵石或者树叶的数量。
3.当说一个数词的时候做一个动作(移动手指或是物品),是非常有助于点数的。
4.鼓励幼儿使用关于数量的比较词。如你想要和妈妈一样多的饼干吗?我好饿呀,我比爸爸多吃了几块儿苹果。
5.接受幼儿偶尔的重复点数或漏数。不要纠正他们,做好示范。当幼儿更多听到、看到你一一对应点数,他们很快就会以自己的方式掌握。
总之,要掌握数词和数量之间的关系,需要通过把具体对象、动作、声音和抽象的数词与符号连接起来形成认识,通过大量的数量表征归纳出数概念,让孩子逐渐
认识到不管事物的形状、颜色、种类如何,只要它的数量是2,我们都可以用数学上的数字2来表示。
序数
序数指事物的顺序,它和排列的位置有关,如第一、第二…… 首先、然后、最后等。对于学前儿童,序数的理解要在具体实践的情景中得到发展,如他们排成一行或轮流玩玩具等。
数词符号
数词符号就是书面的数字比如1、2、3等。读数字本身对幼儿来说是相当容易的,但书写是一项比较艰巨的任务,很多幼儿到了学前班才能掌握。只要成人提供标准的数字书写模板,幼儿逐渐学会正确地书写数字,当他们写错时,没必要立即纠正他们,家长需要耐心和淡定。就像好多小孩儿在三四岁把胳膊说膊胳,只要成人按照正确地说法说,孩子最终会自己纠正过来。
生活中,如何促进幼儿对数词和数词符号的理解
1.使用数词描述日常的材料和事件。当幼儿看到、听到自己与熟悉的材料和经常性事件相关联时,他们将会理解、认可并使用数词和符号。比如关于基数:家里有5个毛绒玩具,三间卧室等。关于序数:我们穿上了第一只鞋,现在穿第二只鞋。我们看看第一页都写了什么。使用“第一、第二、最后”以及“首先、然后、最后”这些词汇等。
2.让幼儿关注环境中的数词。比如商品价格、零食包装袋上、设备标签、杂志、钟表上等有数字的一切物品。
3.通过玩游戏让幼儿在生活中找数字。
4.鼓励幼儿书写数字,即使写错也没关系,不要急于纠正。书写材料不限于纸笔,还可以是沙子、棍棒、积木等都可以形成数字。
下面提供《数学关键发展指标与支持性教学策略》书中关于点数如何在幼儿现有水平上提供支持以及怎样适当地拓展。
以上是我看《数学关键发展指标与支持性教学策略》整理的学习笔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