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撩开夹门关的面纱》第二篇 铜浇铁铸的骨骼
第七节 永寿硚
永寿硚,因与集镇中庆元、永寿、万福硚的中间,也是集镇的中间,乡人习惯叫它中硚。永寿硚是庆元硚相同建筑,横跨白沫江的石平硚,12个硚墩,13个硚孔。长66.7米,宽1.8米,高1.4米,墩用地地道道的红砂闷心石条建筑。每孔硚面用3根石梁铺成,每根石梁0.6米×0.6米×5米,人工用铁锤、铁斧、铁钻、铁销子,一锤一钻地开凿而成,均来自海拔1000多米的中华山上。每根石梁需64人,用木杠、木滚(地滚子)、或抬(千脚抬)的……运输方法,花三天时间才能弄到建硚处。
硚基用青石梁钻孔,孔中穿棕树杆链接密铺“海底”。“海底”上用青石梁建硚基,青石梁与青石梁衔接处有凹字形口子或凸字形石栓——老百姓叫“公母省”。硚基上建硚墩,硚墩距离水面约1米高。硚墩与硚墩相距5米。每个硚墩与硚墩相向处都有深0.50米、宽0.90米的口子,用于放置石梁成硚板。硚墩两端是0.55米的梯形鱼嘴,鱼嘴两端有宽0.15米、长0.20米、深0.20米的方形孔口,孔口上用石打桩,桩高约1米,用于栓木船的缆绳。
水小,从硚孔之间流过;水大,从硚面扑过;经历无数次洪水,永寿硚依然安然无恙。硚建成于咸丰元年。硚梁上面经过来往行人踩踏,磨损凹陷深坑约5寸,且光滑可鉴。无论从整个硚的建造结构和工艺技巧看,都很是强劲科学,名副其实是“永垂万古”工程。是夹门关的风水硚,四面八方的娃娃大小都知道“永寿硚” 这个名字。
南岸硚头立石碑,为红砂石单檐庑殿式仿木结构建筑。11间12柱,面阔横长14.8米,通高2.4米,厚0.7米,分嵌记事碑1通,功德碑10通,碑文楷书阴刻。间柱宽0.22米,碑页高1.7米,宽0.95米。柱上有联刻。石檐四角上翘,刻屋脊和瓦垅。硚碑左右两端有石刻夹鼓一对,鼓面刻团花式瑞兽、花卉图案,外侧上方半圆雕“羔羊跪乳”一副。因年代久远图案有损坏,今有人称此浮雕图案为独角兽。碑面互相连接横排在南岸硚头的右侧,每个碑面之间有长方体石柱衔接。衔接石柱上,从左向右依次分别刻有对联:“两岸人通行穰穰,双硚石摆道平平”;“不是孔门歌历揭,何劳舟子赋印须”;“夹门烟销硚为钥,项岭云开水抱怀”;“定有蛟龙潜海底,行与云雨占鳖头”;……正中碑页面刻“永寿硚”三个大字,大字两边用小字记叙有建桥时间。其余9个碑页面,记录着捐资修建永寿硚的人名字与捐资数目。在20世纪60年代破四旧时期,其文字被人或用錾子凿过后,用水泥灰浆涂覆盖着。现在去掉水泥灰浆后,好多文字都看得不是很清楚了。此为邛崃市域现存古硚碑中,碑页数量最多,横列最长的石刻硚碑。
2013年9月28日,被成都市人民政府列为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为了开展活动时,便于游船从硚下通过,南北两岸各两洞的硚面提高了1米。两端都需上下两步阶梯,才能达到江中硚面或岸上。
关于永寿硚的修建,老百姓都讲述着这个故事:那年夹门关台子坝,一位僧人打扮的中年男子,双膝跪在地上,左手臂被砍掉了,还滴滴答答地流着鲜血。他面前的簸箕里,装着被砍下的左手。簸箕里装着许多钱币,簸箕里的钱币还在不停地、叮叮当当地跳动着,体积看着见长。
见者奔走相告,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蜀州、温州、眉州、邛州、雅州、嘉定州……四方八岸的人都跑来看稀奇。人们接踵而至,本来就很热闹的夹门关,更是车水马龙,挤得水泄不通。感动的钱币,一文、两文、三文……往他面前的簸箕里飞,钱币很快就要将簸箕里带血的左手淹没了……
人们唧唧喳喳,交头接耳。打听他姓甚名谁,哪里人,在哪个寺庙出家,何苦舍身化缘,化那么多缘何用……?人多路广,终将其来龙去脉搞得一清二楚。
他出生在任坝。祖上是屠户,父母年轻时也以杀猪维生。祖父英年早逝后,祖母持家有方,家境还算殷实。父母结婚多年,且已过而立,还无一男半女。经人指点,与佛结缘。弃祖传杀猪营生,广求香花及诸供具,大兴供养,为父设供修福,布施香严寺、妈祖寺、铁碑寺、中华山……。吃斋,拜佛,唸经,颂咒,不懈怠。到处施舍钱财,说好话做好事,修桥补路结阴功,赡礼佛僧。又多年后,父母才“结”了他这个“秋瓜”。父母叫他啥名,人们不感兴趣,都唤他“秋瓜”。
他出生前的头天晚上,他父母同时做了个一模一样的梦:梦见年轻故去的祖父,向他父母倾诉阴间之苦,说成天许多冤亲债主围着讨债,他祖父受尽了苦不堪言的折磨。阎王见他祖父经历了应受之苦难,承蒙孝顺之子为之设供修福,准许脱离地狱,给予30年的人生,以观后效……父母惊喜之时又添惊喜,“秋瓜”呱呱坠地。
他父母联系“秋瓜”出生的前前后后,看着“秋瓜”的模样,越看越想越觉得“秋瓜”是父亲投生的。想起“秋瓜”只有30年的人生,感恩之余又生祈祷,就给“秋瓜”取名为“永寿”,过继给香严寺的主持大师园和和尚。
园和大师姓释,在香严寺大会寺“智惠洪戒广,了道德政果。胜教如常湍,觉海福园通。天锡崇景运,真定悟慈祥。源清达普济,依钵永传明”排行中,属释姓第19代。“永寿”过继给园和大师后,见他慧根不错,就在心里把他定为衣钵传人。赐他释姓,属“通”字辈。因“通”字辈的下一辈,是“天”字辈,取上下传承之意,又赐他一个“天”字。他就姓释,名天,字通了。园和大师圆寂后,他继承了衣钵,人们都尊称他为“通天大师” ……
这一日,天庭之上,缭绕的祥云,渐渐地退去了朦胧。数十根百丈巨柱上,所刻的金色盘龙图案蠢蠢欲动起来,仿佛随时都会冲出来仰天长啸一般。柱子尽头,神神密密、金光流转的宫殿中,王母娘娘在金光祥云中呼唤、寻找着她的女儿:天寿、天阳、天荣、天昌、天显、天庆、天羽,就是人们说的七仙女:红衣仙女、素衣仙女、青衣仙女、皂衣仙女、紫衣仙女、黄衣仙女、绿衣仙女。虽说女流,七姊妹却很是顽皮。王母虽威严,却常对女儿们的顽皮与嬉戏,不忍责罚,这便有了母女时常捉迷藏的嬉戏。当王母娘娘正急切地呼唤寻找女儿时,女儿们冷不丁地跑出来抱住了王母。这一顽皮嬉戏不打紧,却把王母娘娘头上的发簪弄掉,落到夹门关化着河流。
有人说,难怪夹门关镇上的河流成“Y”字型。“Y”字上左边的河,人们叫她“青江”; “Y”字上右边的河,人们叫她“金龙河”; “Y”字下边河流,人们叫她“白沫江”。有人说,整个夹门关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然她咋会有这么靓丽、迷人的旖旎风光?咋会有那么多美好的传说与故事?
确实,诗人陆游在他的《雨中山行,至松风亭,忽澄霁》中,把夹门关一座座被雨水洗涤后的青黛色山峰,比喻成梳盘在年轻美女头顶或脑后的环型发结;把夹门关山腰游动着或厚、或薄、袅袅绕绕烟雾……之景,赞叹成李成和李思训画家笔下的画。
难怪,夹门关有那么多,与让天神、上仙、佛祖、菩萨、帝王、高僧、道人……有关的传说故事:《观音崖的叫花子坟》、《二龙山的老虎殿》、《二龙村的白牛坪》、《千子坎大门鱼》、《夫妻树和夫妻桥》、《棋盘山的传说》、《挖断山的传说》、《武林高手韩铁夫》、《熊氏女将“八姑娘”》、《龙洞沟的传说》、《刨花门的传说》、《消灾宝地的传说》、《武林学士“熊飞刀”和李道子》、《神仙李树恒》……
曾经,“Y”型的夹门关,江上没有桥,“Y”字河流分三乡:“Y”字上面是夹门洞乡,“Y”字左面是大南乡,“Y”字右面是长川乡。乾隆年间修起庆元桥后,虽然“夹门关生来两边赶”的格局才成为了历史,但庆元桥太窄,一人走在上面,张开双手,别人就不能通过。桥下水流湍急,白天黑夜都有驮着铁器、瓷器、茶叶、蜀布、筇竹杖……马队的来往。赶场天,时有行人落水、或淹死的悲剧发生。
“通天大师”耳濡目染着这一幕幕的悲剧,早、中、晚课的木鱼声,紧促起来,更加山响了;时间延得更长了。庆元桥上行人落水、或淹死的悲剧,仍然频频地发生在他的面前,或传到他的耳朵里。
“通天大师”发愿,要再修一座桥,方便两岸来往的行人……他到过多少地方,走了多少路,向多少人化过缘,他已经记不清了;他遭到过多少人的白眼,接纳了多少人的嗤之以鼻,包容了多少人的误解、谩骂、甚至是恶毒的嘲笑与攻击,他更记不清了。无论他怎样忍辱负重,怎样游说,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还是没有凑够能在白沫江上修一座桥的钱……“通天大师”在地上坐着,守着化缘的簸箕,看着他身边的来往行人,反省思维着。最后,被佛经《释尊广传》里叙说修道人的故事深受启发:古人为了求道,可以为法忘身;甚至,有的敲出了骨髓来作布施;有的输血救人;有的把自己的头发铺在地上,掩盖污泥而让佛走过;有的为了怜悯饿虎而舍身投崖自绝,布施它们去充饥……于是,他找来一把刀,刀砍掉自己的左手。把砍下的左手,放在化缘的簸箕里,以示自己无私无畏,一心为大众的丹心……
建桥款终于筹够了!从修桥开始,“通天大师”一直在岸边的青钢鹅卵石上坐着,看着,上下嘴皮不停地碰撞着,发出咕隆咕隆咕隆的声音。谁都不知道他唸的是什么,当工程师“赛鲁班”,跑来告诉他最后一根桥面石梁已经合时,“通天大师”才停下来,静静地听着“赛鲁班”的报告。“赛鲁班”汇报完,想看看“通天大师”是什么反应时,发现“通天大师”居然不见了。“???,通天大师,通天大师,通天大师……”“赛鲁班”转动着身子,大声呼喊。只听见天地间,回响着空旷而浑厚的声音:“大功告成了,大功告成了,大功告成了,哈哈哈哈……”这年是公元1851年,即咸丰元年。
后来,人们惊奇地发现,“通天大师”经常坐的那块青钢鹅卵石上,隐隐约约地呈现出他的头像。有人说“通天大师”是上天专门派来给夹门关修桥的,有人说“通天大师”功德圆满已经成仙上天了,有人说“通天大师”成佛圆寂了,这石头就是“通天大师”的佛舍利……
感恩的夹门关人,为让后人记住“通天大师”的洪恩,就以他的俗名任永寿,把这座桥命名为“永寿桥”;为感恩捐建人的善举,把他们的名字及善资数量勒石彰显于桥头;希望后人能以“羔羊跪乳”之举动感恩善人善举,便以“羔羊跪乳”的图腾,作为永寿桥功德碑夹鼓的饰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