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两日的光景,浩荡春风好像一夜之间就把蛰伏在地下的虫草都叫醒了,大地泥土松动,小草冒尖,小虫惊动,春阳清朗,春水叮咚,鸟翅闪亮,人群喜色,一切都活泛了起来,欣欣然各自迎接着美好的春的来到。
我院中的花草也齐齐挨挨地绿了一小片又一小片,有叫不出名的,有叫出名的,这片片绿中,每年都是萱草最先萌发,绿叶成丛,给我们春来的祝福和蓬勃的希望。
康乃馨是西方的母亲花,而我们的母亲花就是生命力顽强的萱草花,忘忧草。
我园中的萱草是赶大集的时候,卖树苗的一个农家大哥顺带给我的,大约十来棵的样子。他告诉我说萱草最好养活,土里一插,不到一年能蔓延一片。回家之后我往向阳的土中一埋,萱草就像这位大哥告诉我的,头一年就长出不少,十来棵小苗变成了一大丛的“绿林”,叶子宽展的有玉米叶子那样大小。
秋来萱草叶衰枯的时候,我翻动地里的土,不小心就能铲出萱草小蒜头一样带须的根苗,于是就另找一块空着没种别花的地方把它们埋下去,第二年春来它们总是早早就绿了我的小园子。
现在我家里南北阳台的园土里到处都有萱草,而且是一年比一年多,我几乎不怎么管,它们自由自在地长着,开花,一夏繁茂,秋来枯落,随时序而展现它们的姿貌。
我喜欢萱草花,因为其朴素,因为其阳光,因为其顽强,因为其安静,因为其宽厚,最爱它的原因是它像母亲的爱一样生命蓬勃,根叶繁茂,它的花色温暖而明亮,那是生命的光泽,爱的颜色。
因为萱草是我们中国人的母亲花,所以母亲的居处叫“萱堂”,母亲的高寿称“萱寿”,母亲的生日是“萱辰”,我们母亲的别称就是“萱亲”。
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在《诗经·卫风·伯兮》里就写道:“焉得谖( xuān)草,言树之背。”
南宋理学家朱熹注曰:“ 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 ”。北堂,即代表母亲之意,谖草,即现在的萱草。也就是说,古时候游子远行时,就会先在北堂种萱草,希望减轻母亲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
所以萱草也叫忘忧草,白居易有诗云:“杜康能解闷,萱草可忘忧。”
历代文人墨客借萱草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和深情的佳作很多。
孟郊的游子诗:“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门,不见萱草花。”在他跌宕的一生中,母亲只是个守望者,拘谨地站在他的诗歌里,有多少无奈,有多少说不出的痛和思念。
元代王冕也在他的《偶书》中写着 : “今朝风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为母寿,所喜无喧哗。” 王冕是幸福的,在母亲身边,母亲也是欣慰的。
萱草永茂,母爱无边。
萱桂南山,母寿无疆。
萱堂延福,母恩绵长。
母爱萱草花,丛丛都精神。“曹植颂传天上去,嵇康种满舍前来。”
金农《萱草图》布衣终身的清代书画家 ,扬州八怪之首的金农,在他的《萱草图》自题诗中如是写到 :
“花开笑口,北堂之上,百岁春秋,一生欢喜,从不向人愁,果然萱草可忘忧愁。”
金农一生未能摆脱困境,但他清高拔俗的情怀从不向人愁,忘忧萱草一定给了他不少安慰。
近晚,我提水壶把园中丛丛萱草浇了一遍,看着它们在夕阳的光照下闪着光亮,心底一阵喜悦涌起。
母亲此时也该准备晚饭了吧,年里回去,我一定要挖一些萱草苗带回家乡,种在老屋的长窗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