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举办读书活动,这才想起已许久未整本书地阅读了。细细想,方才发觉原因无非是工作忙、琐事多,终日惶惶。今日打开闭关已久的书柜,发现一本阅读未半便被搁置的蓝色封皮的书——是梭罗的《瓦尔登湖》。捧之在手,面对封面上的一片湛蓝,心也出奇地静了下来。
读书漫想 (二版)封皮上的推荐说,这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感动了全世界亿万读者……与《圣经》一起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塑造读者人生的25本书’”。彼时虽未竟读,已明此言不虚,定有诸多读者,评论大家撰情切之文,发意邃之言。恐鄙之感言若不浅陋,即与他人雷同。固此暂未作读后之感。今重翻书页,始读序言,竟品出一些味道。与初读时大相径庭,以致思绪万千。整理星点想法,希与各位相讨。
“自从人类文明发迹以来,科技、文化、社会等方面文明的进步有目共睹,历代社会产生的文明成果也累积递进。然而,却没有人敢断言现代人的思想及世界观、宇宙观也是一个循序渐进、后胜于前的过程;相反却往往像是一条波浪线,波浪线的顶端,便是思想长河中最璀璨的星星。”
此为序言首段,启人心智,引人深思。之前读之而过,今日不免要赞叹一番:处于思想的顶端之人,当然是极少数的;而所谓波浪的底端,又是哪些人呢?
克罗齐有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当吾辈手捧课本向学生教授鲁迅先生之作时,常以文章之当代意义、现实价值问之,无不感叹先生眼力之洞见、思想之深邃。虽历经百余年世事变迁,依然直指现实,捶击人心。“千百年来,斗转星移,科技爆炸,唯一不变的是人性”。人的思想、观念的变化,往往是依赖于物质、文化发展的表层变化,但精神本质上依然蒂固着诸多“劣性”。鲜受熏陶的普罗大众如此,食俸拿薪的国家干部亦难例外。有不少被称作“知识分子”的人,借自嘲的方式,道出“我是俗人”的现实。视其为人间正道,几有摇旗呐喊之举。这是“知识分子”的堕落,还是本无资格受此敬称——此可谓波浪的底端吧!底端是最庞大的群体,是所谓“大环境”的造就者。这样的大环境,身为教师,感之无聊、觉之有恶;作为家长,思之有愤,怀之有痛。然而,对现象的责斥終是无意义的吐槽;深究其因,方是价值所在。即使不能解决问题,呈上方案,至少使眼明心亮,助保初心。
张炜说:“人的认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制于思想环境。不同的人会被不同的见识簇拥包围”,而“我们较容易生存在庸俗社会学、市井意识和浅薄机灵交织而成的所谓见识中,并以此构造其个人思想的基础,成为我们思想的来源。”我们要警惕,那些惯常依赖和接受的见解,反思看待事物的角度和高度,以及衡量的价值标准。
这些正依赖于深度思考,深度思考依赖于智慧,而智慧的长进离不了真阅读,少不了深阅读。阅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思想著作,而非各种娱乐媒体公众号贩售的思想资源。
诚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读书漫想 (二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