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杨凌农科的收获足迹:2019走出杨凌看示范活动侧记

杨凌农科的收获足迹:2019走出杨凌看示范活动侧记

作者: 巴山摄水 | 来源:发表于2019-06-19 21:37 被阅读0次

    再出发

    那片山间核桃园正迎风泛起绿色幼果,一辆采访车经过溪谷……

    晚饭,在炊烟深处打开荷锄而归的香甜,麦浪翻滚处,一辆采访车衬托夕阳余晖……

    牛羊们咀嚼“它”世界时光荏苒,目光祥和对视高天上流云朵朵,一辆采访车颠簸逶迤……

    黎明出发,不舍昼夜。杨凌科技,和晒黑的脸庞、裹满泥巴的裤腿、汗湿的额头在一起。

    农业如此质朴,衷肠和温饱,村头和田野,都是一丝一缕、一粥一饭的初心……

    这辆采访车,就是“走出杨凌看示范”媒体体验报道团,发现、记录、感受、传递,什么叫科技力量,什么叫粮食温暖,什么叫身边感动。在路上,和那些奉献、付出、种植、收获、曲折、坚守、心血、劳碌默默同行……

    哪怕是一株稻穗,也蕴涵着四季芬芳。

    2019年6月3日,由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宣传部组织的2019“走出杨凌看示范”全媒体采访活动正式启动。 在为期13天时间、行程5000公里的行程中,采访团远赴陕西、甘肃、宁夏、四川、湖北、河南等省内外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农高会参展企业,走村入户、问农访企,看示范、谈发展、讲故事,全方位、多终端、高频次、融媒体报道杨凌农业科技惠及旱区现代农业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的故事。

    由新华社、人民网、国际在线、一点资讯、陕西日报、陕西广播电视台、搜狐网、自媒体大V、农业科技报、杨凌融媒体中心组成的全媒体采访团,用笔触,用镜头,用记录,用讲述,探寻杨凌农科使命,见证杨凌农科发展之路。

    杨凌,我国首个“支撑和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中国自贸试验区中唯一的农业特色鲜明的自贸片区。肩负着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国家使命,也肩负着中国科教兴农,实现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使命。杨凌示范区成立20多年来,一路砥砺前行,形成了“核心示范—周边带动—广泛辐射”的总体工作格局,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杨凌农业科技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担当、责任、使命、作为的步履,走向了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广袤原野,走在了捍卫国家粮食安全和民以食为天、齐步奔小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大道上。

    第一站: 甘肃平凉旱地小麦试验田

    甘肃平凉旱地小麦试验站位于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高坪镇,总占地面积 450.7 亩;基地以旱地小麦示范园工作为平台,与平凉市农业科学院开展旱地小麦试验示范推广合作,先后参加试验的小麦品种、品系有80多个。

    2010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平凉市农业科学院共建平凉旱地小麦试验示范基地。双方专家合作选育了高产优质,抗旱抗寒,抗病性强的西平1号和普冰151两个小麦品种,在陇东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亩增产达100~150斤,推广面积达60余万亩,增加效益2700多万元,成为陇原地区重要的更新换代品种。

    第二站:隆德中药材种植示范推广基地

    2018年,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授予位于宁夏自治区固原市隆德县沙塘镇马河村的葆易圣药业有限公司为杨凌“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建立黄芪、黄芩种子种苗繁育基地1150亩,其中标准化种子种苗繁育650亩,带动周边群众参与种植500亩,主要示范推广覆膜穴播压沙育苗、膜下滴灌节水灌溉、品种提纯复壮等技术,平均亩产优质中药材种子60公斤、种苗1000公斤。隆德中药材种植示范推广基地跟陕西杨凌对接之后,来自西农的张跃进教授专程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在指导的过程当中,结合隆德的实际情况,基地做了一个黑膜直播黄芩的这个技术。通过这个技术,黄芩原来4公斤的种子,下降了2公斤,降低了种植成本,还极大的节省了人工费用。在除草这个环节上由原来六个工时降到3个工时,前期种植成本节约了500多到600块钱。

    隆德葆易圣药业有限公司先后被评为“隆德县2014年度特色产业培育龙头企业“2014年结构产业调整先进集体”、“2014年自治区工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优业”、“2016年固原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7年自治区科技厅命名为技型中小企业”、2017年科技部命名为第二批星创天地等。 2016年6月由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评为“法人科技特派员创业企业”,形成了产学研有效结合的良好局面。

    第三站: 杨凌硬科技助力农业智能化

    6月5日,“2019走出杨凌看示范”采访车刚开进汉中市南郑区裕丰农业专业合作社,一位皮肤黝黑的汉子便迎了上来,“听说你们要来采访,我早早地就在这里等候了,我们这里前几年水稻种植都是传统的人工种植,从去年开始,我们就与陕西瑞飞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始使用无人机直播方法,这种方法大大减少了我们的工作量,播种的时间缩短了,质量也提高了,现在我们15亩的稻田,人工播种要一天的时间,用无人机15分钟就完成了,因为无人机是靠电脑来操控,每亩播种3.5公斤都是有定量的,无人机播种比传统人工靠经验来播种的播种密度更准确、更匀称、可控性更高,用无人机进行播种,就能够保证水稻的种植密度,从而提高产量,我们种水稻的经济效益也更高"。陕西瑞飞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余凌峰告诉记者:“我们的无人机飞防技术能够有今天的成果,还要感谢杨凌极飞农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每年我们都会去杨凌学习,把杨凌最先进的飞防技术运用到我们的无人机上,同时我们与杨凌合作在汉中设立了极飞科技示范点,我们的目的就是让更多的农户掌握这个技术,通过机械化飞防技术,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我们要让无人机飞过汉中的每一寸土地,建立起大数据库,把互联网应用加进来、把处方配药加进来、把专家会诊加进来,让更多的合作社用上无人机飞防技术,同时,让更多的人爱上农业。”

    汉中市南郑区裕丰农业专业合作社是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无人机飞防技术的应用,让合作社尝到了甜头,更为无人机飞防技术在汉中的示范推广奠定了基础。

    据了解,杨凌极飞农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是一家智慧农业装备研发推广与应用企业,在无人机工业设计、硬件制造、机器人控制算法和设备生产工艺等领域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立足杨凌,推动全球农业智能化,极飞科技在全球运营的植保无人机超过2.5万台,在西北地区拥有超过1000台,陕西省拥有超过300台,而这些无人机的应用,已经成为推动西北地区迈向智慧农业的有力支撑。

    第四站:成都众鑫丹桂苗木专业合作社

    “你们看,这叫紫薇,有花瓶状、拱门状,它们现在一株能卖到五千块。如果要把我们这个基地转完,得5天时间。”6月7日上午,走出杨凌看示范采访团来到了成都市郫都区众鑫丹桂苗木专业合作社,在这里见到了苗木种植大户李仕明,刚见面,他就迫不及待地带着采访团逛了一圈他近3万亩的“苗木庄园”,让采访团在叹为观止的同时也被他对农业的执着精神所感染。李仕明是成都市众鑫丹桂苗木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告诉我们,郫都区的苗木产业在西部来说一直都是名列前茅,自己也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了数十年,但一直都是单打独斗,不太景气,所以,如何把家乡的苗木产业规模化,就成了他创业初期的首要目标。

    “之前我一直都是自己在种苗木,2015年我第一次参加了杨凌农高会,农高会规模非常大,可以说是一位难求,在农高会上我就看到了很多苗木合作社,他们的花卉品种很多,通过农高会这个平台也都有很好的销路,所以在多次考察之后,2017年参加完农高会回来的第三天,我就申办了合作社。”说起参加农高会的经历,李仕明依然很激动。目前,合作社种植花卉面积三万余亩,从业人员200余人,其中中级职称技术人员10余人,合作社出资在郫都区盆景园建了一个苗木销售平台,产品涉及花卉、苗木、川派盆景、工艺品等。“这个是去年10月份我们从杨凌农高会上进的紫樱,有十万株,这个品种以前在我们当地没有,现在已经开始大面积种植了。”李仕明介绍说。借助杨凌农高会,李仕明将新品种、新技术引入到了合作社,带动散户抱团发展,整合了当地的苗木资源,让土地产出“黄金”,并且借助农高会这个展销平台拓展了销路。

    第五站: 仪陇县循环农业示范推广基地

    在距离杨凌500多公里的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立山镇,有这样一个被大山环绕的村庄,几年前,通往村里的路还是土路,村民的生活水平也相对较低,大家都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直到2013年,一位中年人返乡创业,彻底改变了这里的生活。

    2013年在北京打拼多年的陈华东背上行囊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并创建了四川三溪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修公路、建基地、搞农业,他的到来,打破了村庄往日的宁静。起初,村民们对他的做法表示反对,但当看到一个个种养基地陆续投产、一片片经济林开花结果时,村民们为陈华东竖起了大拇指。

    四川三溪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华东告诉记者:“我创建这个公司的目的就是打算做循环农业,建立种养产三位一体的模式,以产业化项目带动村里经济发展,虽然公司成立之初比较艰难,但是我始终相信,只要坚守一颗热爱农业的初心,依靠先进的农业科技就能发展好循环农业。2016年我参加秦巴山区联盟农业特派员学习时与杨凌结缘,随后,杨凌的专家多次来给我们做实地指导,对我们的循环农业非常认可,所以我就与杨凌建立起了合作关系。”

    2017年,四川三溪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被评为“杨凌农业科技示范仪陇县循环农业示范推广基地”,在“杨凌农科”的支持下,基地通过种植、养殖相结合的产业扶贫项目,辐射带动周边的三河镇、龙桥乡、板桥乡、瓦子镇、悦来镇等乡镇,基地种植玉米600亩、牧草600亩、李子200亩、高粱100亩、时令蔬菜30亩、水产30亩,常年存栏跑山鸡20000只,年产鸡蛋20万枚。养殖西门塔尔肉牛600头,湖羊1000头。带动周边乡镇种植酿酒专用糯高梁“金糯梁1号”,种植面积1000亩左右,亩产量可达600斤左右,直接经济收入可达120万元,并通过技术培训增强了农民的科技意识,提高技术入户率,举办“高粱栽培技术”“营养钵育苗技术”“高粱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技术培训班,促进了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陈华东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们希望在品牌提升和深加工技术方面得到杨凌的支持和帮助,利用三年时间建设“三千工程”,即建设1000亩饲草基地,养殖1000头优质肉牛,生产1000吨纯粮食白酒。积极探索户企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脱贫奔康产业,采用‘公司+农户’模式,组建合作社,发展高粱种植、肉牛托养等种养项目,让更多的贫困群众分享企业红利,搭上脱贫奔小康的快车。”

    第六站: 湖北宜昌安琪酵母

    说起安琪酵母大家都很熟悉,它是一种高活性干酵母粉,也是日常蒸馒头、做面包的必需品。这样一个看似普通的日用品居然已经有亚洲第一品牌、全球第三品牌的头衔了。带着好奇,6月10 日,走出杨凌看示范采访团来到了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的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总部。

    屹立在市中心的这座占地380亩的基地就是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公司创始于1986年,致力于以糖蜜为原料的酵母发酵营养液资源化综合开发,主导产品包括面包酵母、酿酒酵母、酵母抽提物、保健食品、食品原料、动植物营养、微生物营养等,目前已销往全国、新加坡、韩国、印度等160个国家和地区。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公司已成为中国酵母行业唯一上市公司,全球最大的酵母抽提物供应商,引领中国酵母产业发展。

    而这样一家实力雄厚的公司却在2016年被杨凌农高会实力“圈粉”。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植保事业部副部长谢奉霖告诉记者,2012年一位杨凌的经销商一直向他们推荐杨凌农高会,抱着试一试的态度,2016年安琪酵母公司就来杨凌参加了农高会,这一去就连续去了三年。

    农高会为企业搭建了合作交流的平台,让安琪酵母公司打开了西北市场,拓宽了销售渠道。

    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植保事业部总经理助理杨华说:“安琪在西北的零售店大概有600多个,全面服务的作物主要有猕猴桃、葡萄、苹果等等,通过土壤的改善和品质的提升,间接给农户带来的效益大概有20亿元以上。我们与农高会的合作一直很紧密,通过农高会我们也寻觅到了很多优质的零售商资源,我们也很感谢农高会。”

    第七站:商南县沁园春白茶种植基地

    鹿城商南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北的茶叶生长区,被誉为“北茶故里”。6月11日,被称为“鹿城”的陕西省商南县时不时落下一阵小雨。走进商南县试马镇郭家垭村马泉山,满眼尽是一排排青翠的茶树。在小雨的浸润下,淡淡茶香扑鼻而来。走出杨凌看示范采访团来到了陕西省商南县沁园春茶叶有限公司的万亩白茶基地,一行行茶苗爬满了整个山坡,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绿意盎然,与田间劳作的种茶人形成了一幅和谐画卷。

    “近年来,我们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给群众提供了很多致富门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主要通过土地流转、聘用工人等方式带动他们脱贫致富,通过我们的产业脱贫政策,现在受益的贫困户已经达到了130多户,他们的人均年收入应该都在4000元以上。现在群众对我们公司的认可度还是非常高的。” 商南县沁园春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超说。

    沁园春茶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无性系良种茶苗繁育、种植、加工、销售和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而我们现在能看到的万亩白茶基地,五年前还是一片荒山,现如今,这里已经发展成为了商南县赏茶、品茶、观光休闲的最佳去处,王超不仅为家乡建设了一片美丽的茶园、更为喜欢喝茶的人们提供了一片片优质健康的茶叶,茶叶也发展成为商南县的农业主导产业。王超告诉记者,这一切都得益于杨凌的农业科技。

    “当初以西农肖斌教授为首的专家团队来到我们商南,对我们商南的茶叶种植进行指导,把我们公司作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驻商南的科研推广站。依托我们公司成立了茶叶技术推广站,在我们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得到了肖教授他们团队的大力支持。当初我们用的苗子都是从南方引进来的,大部分成活率有60%,有些品种成活率只有20%左右,主要原因还是解决不了冬季的低温,后面肖斌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地膜加小拱棚的育苗技术。这个技术的应用,让我们的育苗成活率提高到90%。现在,我们的育苗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杨凌先进的农业科技让我们受益匪浅,对商南茶叶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说到今后的发展,王超信心满满地说:“有了杨凌先进农业科技做支撑,未来我们准备向农旅结合这个方向发展。目前这个基地,我们想通过三到五年时间,把这里打造成4A级旅游景区,让老百姓从中受益,增加他们的收入,让更多人早日实现脱贫。”

    第八站:河南河底镇,红薯苗育大产业

    河南省洛宁县的最北部有个红色小镇——河底镇,也是当地最大的一个贫困乡镇,贫困户数量多、底子沉、成份复杂,一直以来脱贫难度都很大。近几年来,镇上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引导贫困群众积极发展种植、养殖产业,探索出了一条产业精准扶贫之路,而杨凌的农业科技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洛宁县河底镇红薯种植历史悠久,洛宁县景森农业有限公司依托杨凌农业科技大力发展红薯种植和深加工产业,探索出多种产业扶贫路子,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景森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永仓告诉记者:“杨凌示范区推荐了朱渭兵教授做我们的顾问,提升了我们针对农户的培训能力;同时我们又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实践教学基地协议,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与我们合作做脱毒种苗培育技术提升,现在我们有两个脱毒种苗扩繁大棚,每一个大棚4000平方米,通过扩繁大棚育出的苗比传统栽植方法的苗子,从产量、出苗量都提升了15%左右,并且依靠高剪苗技术,能够出四到五茬苗,产量提高10%左右;另外就是我们的红薯深加工技术通过朱老师的指导,在红薯渣的处理,包括淀粉的精度、粘度、白度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升。”

    通过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组培育苗技术和杨凌红薯专家朱渭兵的红薯高垄栽培田间管理技术,河底镇540户贫困户种植的12000亩红薯,亩产从3000斤增加到了7000斤,每亩地增加了近2000块钱的收入,仅这一项收入就为每户群众增收万元以上。通过红薯产业,2018年,河底镇彻底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2016年引进景森农业为重点扶贫项目以来,辐射带动我们河底群众调整种植结构,现在种他们的品牌红薯,一个是抗旱、一个是产量大,再一个是群众的收入高,去年我们遭遇了50年一遇的大旱,秋庄稼基本绝收,景森的红薯还给群众带来了一亩地1000多元的收入,正常的年景它能亩产7000斤以上,能达到2000多的收入。”洛宁县河底镇镇长王冰说。

    郭永仓告诉记者公司下一步计划是通过杨凌先进的农科技术,将现在的18个育苗大棚扩大到60个,建立豫西最大的育苗基地,另外就是要从原本做红薯栽植到做红薯文化、红色文化和农耕文化全方面的红薯研学旅行教学。

    第九站:黄龙“龍翘”

    6月14日,“走出杨凌看示范”走进黄龙县翘之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一家集种植、采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企业,公司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茶专家陈教授和汉中西乡茶叶局专家组成技术研发团队,开发出“龍翘”野生连翘叶茶的绿茶和红茶两个品类,绿茶汤色碧如玉,口感清香淡雅:红茶汤黄润如金,口感浓香回甘。

    又与泾阳茯茶研究协会贺秘书长合作,经过多次研发和技术创新,研发出“龍翘”菌茶,金花饱满,香型浓郁独特,已申请相关专利,被业界称茶中珍品。目前,以“公司+院校+基地+农户”的方式发展连翘种植3000多亩,为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创设了新的渠道。

    第十站:大荔万亩有机冬枣现代科技产业园

    大荔冬枣产地位于中国陕西北部黄土高原水果之乡——陕西大荔县,大荔冬枣果实近圆形,平均单果重20g左右,果面平整光洁;果皮薄,完熟期呈浅0状赭红色;果肉乳白色,口感细嫩酥脆;口感甜香。当 “2019走出杨凌看示范全媒体采访团”来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试验推广基地--大荔县万亩有机冬枣现代科技产业园时,正看到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正在茁壮成长的冬枣枝繁叶茂,青色的冬枣缀满技丫。产业园位于安仁镇小坡村,2002年开始种植枣树,在一片盐碱地上种起扶贫强民产业,通过产业发展从没有到现在1万1千亩冬枣,年产值1.2亿元,人均收入2.5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冬枣第一村。

    安仁镇小坡村村支书薛安全介绍,通过大荔县和杨凌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大棚种植拉长销售期,冬枣销售可以从5月持续到11月,品质大幅提升,日光温室大棚亩收入达8万元。大荔冬枣皮薄肉脆,含糖量22以上,闻名全国,成为实现乡村的产业基础。

    写在土地上的答卷

    走出去,让科技更加扁平和普适,实用、可及的科技关怀一定是亲民而作为的;对于古老神圣的土地而言,科技是点石成金的魔棒,在表现生产力的同时,科技的能量和价值得到更大展示释放。

    走出去,杨凌科技始终践行着知识农业、文化农业、节能农业、高效农业、智慧农业的身体力行,中国传统中“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读书之道,在杨凌科技人来说,是不断创新改变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脑洞与劳动相统一,脚踏实地而仰望星空,有情怀担当,本分诚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稼万粒粟。

    什么是大爱奔涌不负韶光,杨凌农业科技,就是写在土地上的答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杨凌农科的收获足迹:2019走出杨凌看示范活动侧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til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