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东西任何人都无法拒绝。《西域的忧伤》是这样一本带着浓郁忧伤的美丽的散文集,清新、婉约,是那种适于孤独心灵的幽静的夜晚欣赏品位的美文,因为它本身就是孤独旅行的流浪者的心灵史。
似乎为了诠释人生的意义,独自旅行成立作者医生命定的意象,或许只有这样才能在看似虚无中得到生命的真谛。英国著名诗人雪莱曾经说过:“倾诉人类最哀伤的思绪才是最甜美的歌。”在《西域的忧伤》这支最甜美感伤的个中,作者谱写了西域风俗人情和秀丽而富有神秘色彩的山水风景,以及那壮美而广袤的草原和荒漠,在那平淡、质朴、晶莹、剔透的语言中,潜藏暗流着作者极为深沉的人生关怀和忧伤、凄婉的思想感情。
《西域的忧伤》全书分为“西域的忧伤”、“游牧的书桌”、“精神细粮”、“童年恋情”四辑。通过作者独自西域旅行,和旅途偶感,以及忆昔童年情怀表现力渴望心灵的真、善、美和崇尚自由独立精神的人生追求。在质朴、纯真的大自然中和西域那充满神秘而沧桑古老的世界中寻找心灵的寄托和完美。在那神圣庄严的西域历史长廊中和悲怆的人生境况先思考、发现和;领悟人生,以极其凝重的哲理诗句浓缩了西域深邃古朴的文化状态和引人深思的西域人生。正如作者所说:“《西域的忧伤》呈现了一个现代人面朝江湖的多重境遇,是一张游牧的书桌,一路忧伤的歌谣,一把精神细粮,它属于向往天马行空、渴望人生醉意、追求心灵自由的朋友。”
远离世俗、孤独旅行或许是现代社会浮躁人生的最美的生活状态,忧伤是我们时代人的情绪。在“西域的忧伤”中,作者抒写了自己旅行西域的所见所感,一幅幅西域古老神奇的秀美山水,一个个深邃悠远、缀满星辰的幽美夜空,一曲曲穿透历史时空,浸染着民族哀情的楼兰古曲。作者在那样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中感悟人生,超脱世俗凡尘,从纷繁复杂的尘世中领悟到人生就是“要放下一个‘相’,必然要拿起另一个‘相’,人就是在相与相之间的冲撞。”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必须学会放弃、把握人生,不要沉迷于某种拥有,也不要依恋于生活的某种必要的失去。因为人生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不断拥有与失去的过程,正如作者所说:“燃烧是一次质变,一次升华,一次顿悟,人生需要这么一个过程,而人们很少真正地燃烧,我们大部分的时间是不死不活地冒烟。”这样一种深刻的人生体验,正是我们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平庸、琐屑的真实人生的写照。现代人大部分是在不断耗费我们生命的追权逐利中“不死不活的冒烟”,很少有人关心我们的精神、灵魂的提升,“很少真正地燃烧”过一次。在这个使用主义、利己主义充塞天地间的社会中,我们逐渐失去自我异化成陌生的“他我”。难怪作者质问人生:“活着还是被活着?”
在西域那种幽深的民族灵魂中,我们更能看到这个民族极为深沉沧桑的历史和人生。作者多次写到西域特有的缭绕于雪山、草原上空的民族歌声,从其中透射出西域人生的忧伤境遇,其中写了牧人扎西多尔吉的“歌声像是从天上掉到冰山上,清纯甘冽,有一种古老的忧伤。”透过那“古老的忧伤”的歌声,我们看到了西域人豁达雄浑的生命情怀,以及这个民族纯真质朴的感情和深隐细密的灵魂,更展示了西域人生特有的魅力和风情。
在如此纯净的世界中,我们才能体会到真正的美不在于外表的漂亮、冠冕堂皇,那忧伤而沉郁的灵魂美才是最深沉质朴的,最有震撼力的美!
西域那蒙上神秘面纱的优伤,在作者的笔下流淌着,缓缓弥漫开来。面对美,任何人都无法拒绝,然而,人们在欣赏美的同时却在无形中毁坏美。在那淳朴厚实、古老神秘的西域,由于物质社会的浸染,世俗人生作风的渗透,人们已开始失去真率、善良的天性而变得世俗和虚伪,逐渐失去西域之历史长河中特有的神韵。这是作者对西域人生状况的忧伤,对真美的审视,对人生的质疑和追问!
“游牧的书桌”是作者独自穿行广大西域草原、雪山和荒漠以及伤痕累累的民族人生中,升华人生、反省现代都市的繁华与躁动的心灵历程。在大自然中去实践真、善、美的人性。只有母爱才能使人勇敢地追求并身体力行地去践行真、善、美,而异化了的现代人却被实用主义驱赶着离开了自然母亲,拒绝无私奉献精神的熏陶,现代人必须从积极的索取中蓦然回首,方能感知退一步天高地远的幸福时刻,在一种博大精深的照耀下,丢弃舞台和面具。在现代社会的“舞台”上,我们的人生是一种带着“面具”的人生,我们的状态是一种悲凉的“生活中别处”的生活,我们的心灵是被欲望束缚并为追求物质的而身心疲惫心魂:“我的神思已被另种身外之物锁住,它是无形的,它是我的意识”。是啊,现代人,只是生活在一种意识中,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我们追求物质是为了幸福,而到头来却只有无穷的精神空虚,正如作者所说:“我们贫穷,我们索取。我们越索取,就越贫穷。”为什么?我们追求的结果是物质的富有却换来精神的贫穷!我们在追求中是否深思:我们生活中一种悖谬的人生状况中。
一个人生命的质量,取决于他记忆里反刍的是什么饲料。在作者的记忆里,“童年恋情”是天真和苦涩、灰暗的人世的混合体。在那里,有家庭生活困窘的凄楚和寒酸,以及一种幽然暗淡而伤感的情怀娓娓叙说着:有深藏记忆底层的那两颗树——两座孤坟凄美的故事,也有那个为“栓不住太阳”而凄然离世的煤毒姑姑……在那里,是作者认识生命这个既美丽又忧伤的过程的起点,也是定义人生的第一驿站。
现代疯狂的社会中,人都是在物质的漩涡中不断周旋,忘了我们生活的真义是追求什么,忘了在物质的需求下还有一种更为本质的精神生活。作者在“精神的细粮”中,把对人生、爱情、社会等各种细腻独到的体会上升为一个个哲理意味的诗句。透过浮华的社会人生看到了“物质世界是人类眼睛的白内障”。有这样眼病的人,只能看到物质的而看不到我们生活真正需要的精神文明。除了对对人类生存现状的关怀,更有一番缠绵悱恻的爱情体验,以极其细腻的感情唱响了生命永恒主题的主旋律。“想读爱情诗,还是想和我拥抱在一起。”表现力作者那种热烈而真率的爱情及旅途偶感:“为什么坐在我身边的还不是你。”以这样一种婉约而温情脉脉的口吻,表达了作为女诗人心中那缠绵而浪漫的情思,和追求爱情的坦荡胸怀。在人生这个旅途中更有深深的感慨:“表达不出来的悲伤才是永久的悲伤。”人生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只有投入、体会,许多时候“只能意会而不可言传”。在我们无数次失败和受伤后,又有谁知道了“伤的背后是背后的伤”这样深刻的人生体悟呢?
西域这神奇的土地上,在那个蓝天、白云、水清人淳的空间,他是梦一样以一种非现实的状态存在于世俗的物质世界,它远离与喧嚣的都市,远离庸俗尘世、卑微人生,对于浮华迷乱的都市,是另一个世界,另一种情调,它似乎只神秘地存在于我们的心灵!
西域,一个千古不老的神话,一首绵长婉约的古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