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九点半,洗完澡准备睡觉,儿子还在用手表听历史是一群喵,听到晋的乱世皇后贾南风和八王之乱,它比喻到八王之乱就是:一堆科长,某天突然看到其中一个当了市长,各种不服,你能当那我也可以,于是互相打起来了。这个比喻不错,主也喜欢用比喻,将深奥的道理打开。于是我插了一句:晋朝是最糟糕的朝代之一。就停止了这轮对话。我想起每天给他朗读一章诗篇的计划,却难以坚持,不由有点沮丧,就在这沮丧和百无聊赖之间,我又想起角落里有本书没看,就拿起打开,扉页赫然写着:
窄门.扉页窄门也是个比喻。
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的法国,杰罗姆与大两岁的表姐阿莉莎自小青梅竹马,彼此爱恋。
但爱得愈深,阿莉莎愈不能忍受生活中的不完美,首先是年少时母亲的私奔,然后是妹妹也爱上了杰罗姆,却最终选择嫁给不爱的人,过着平淡无爱的生活后,她将自己的存在看做杰罗姆穿越“窄门”、接近上帝的最大障碍。
阿丽莎在日记里坦露了自己对杰罗姆的爱:「 我的全部美德只是取悦于他,可是在他身边我又觉得我的美德坚持不了」。
为了让爱人获得比爱情和幸福“更好的”东西,她不断克制自己的爱,最终选择了逃离,在孤独死去。
看完我第一感觉是女主曲解了耶稣对窄门比喻的意思。
《欧洲文学史》在介绍《窄门》时,曾指出:“这部作品以肉体的消亡去殉教和殉情,反映了纪德在探求灵与肉和谐统一的过程中,无法摆脱的矛盾和内心的复杂斗争。”安德烈·纪德认为:“这世上最可靠的向导,就是心系四方,无处不家,总受欲望的驱使,走向新的境地。”
全书很短,很快就看完了。一半的篇幅是书信,但不得不说,这是一本好书,书信写的极其优美,很难想象这是虚构的,亦或是作者自己的经历,情书最难虚构。
补充一下作者的生平,就容易理解了,纪德生于巴黎,是独生子,父亲是法律学教授,为人平易随和,读书兴趣广泛,往儿子幼小的心灵播下了爱好文学的种子。母亲本家是鲁昂的名门望族,十分富有,安德烈·纪德一生衣食无忧,在库沃维尔有庄园,在巴黎有豪华的住宅,全是母亲留给他的遗产。纪德早年体弱多病,异常敏感好奇。不幸的是他十一岁时,性情快活、富有宽容和启迪精神的父亲过早辞世,只剩下凝重古板、生活简朴并崇尚道德的母亲,家庭教育失去平衡。母亲尽责尽职,对儿子严加管教,对他的行为、思想,乃至开销,看什么书,买什么布料,都要提出忠告。一八九五年母亲去世,纪德才摆脱这种束缚的阴影,实现他母亲一直反对的婚姻,同他表姐玛德莱娜结合,时年已二十六岁了。
简奥斯汀想起英国国宝女作家—简奥斯汀,同样是为了信仰,同样是要进窄门,只是各自的窄门不一样罢了。
附上其中一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