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软件开发行业十多年了,近几年在从事政务信息化平台的开发工作。
经历了研发团队0到1的构建,同时也经历两个省级平台的开发和交付工作。
相较于其他行业的软件开发,政务类的软件平台有一些自己的特点。
今天来分享一下政务类信息化平台的三种建设模式,并分析一下不同建设模式的优缺点。
01
自行建设模式
前些年,在较大区域内推行政务信息化工作,基本都是靠统一政策要求,单独自行建设。
拿省级信息化平台建设来说,一般都是省里下达相关的红 头 文 件,各地市或者区县及时响应,自行建设。
结果是什么呢?
每个地方都单独招标构建自己的信息化平台。
这样的方式方便起步,而且相对见效快,但特别容易形成数据孤岛。
因为每个地方的系统都是由不同的厂家来构建,技术架构不一样,标准不一样。
作为省级管理单位,想要统筹他们的数据,几乎就是天方夜谭。
其实对于上级管理部门来说,信息化管理的核心就是数据汇聚、分析和统筹,这样才能提供据决策依据。
如果数据不统一,不能汇聚,那么这项全省推行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久而久之就会被搁置、废弃。
02
区域统筹模式
前面提到,如果下属各区域或各单位自建设,会出现数据孤岛,实现不了统筹管理。
那么全省统一建设同一个系统,覆盖所有区域和机构,这样问题不就解决了么?
这个模式里,统一平台、统一标准、统一应用推广,确实能解决数据孤岛的问题。
但也有很多弊端……
首先,省级统筹覆盖的区域和范围巨大,对建设的费用要求就比较高。
费用越大,项目审批和操作就越难,风险也越大。
如果钱太多,审 计 可能有风险,这样对承建单位不利。
其次,如果钱太少,可能达不到覆盖全省的要求,拖垮响应的软件公司也是常有的事儿。
同时,省级统筹,也很难满足不同区域有个性化的诉求问题。
如果都满足,软件公司的研发成本顾不住。
如果忽视不同区域的诉求,信息化推行将会受阻。
那该如何呢?
03
省级统筹、区域自建
有没有一种既能解决数据孤岛,又能控制成本,还能满足各地个性化的方案呢?
答案是:有的!
前面说过,政务信息化的核心其实是数据的流转,有了数据就能实现在线的管理和决策。
所以,构建省、市级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最大的前提是保障数据互通。
但又不能以统一建设的方式,那该如何呢?
构建一个数据交换平台!
近些年,在政务类信息化方案里,大家肯定听过“数据交换”、“数据标准”、“数据汇聚”等字眼。
其实都是这个目的,为了解决数据交换,避免出现数据孤岛的囧境。
假如我们现在要建一个省级的政务平台,对于省级管理人员,他们需要全省的相关行业数据或者机构业务数据,以此来把控全省业务,做好指导和领导工作。
可以在省级单位里构建一个省级管理的业务系统。
那么怎么获取地市的数据呢?
构建“数据交换平台”!
该平台会提供统一的业务标准,统一的数据标准,统一的接口标准。
各地市依据该标准进行地市的信息化建设,严格参照业务标准,尤其是数据标准。
同时在系统建成后,可实时或者定时把数据推送至省级平台,这样就实现了全省数据统一,并且省平台可以全省统筹。
在满足省级平台前提下,亦可根据所在区域的个性化诉求,自行构建和建设。
如此以来,可解决前两个方案遇到的所有问题。
实现了省、市分级,不但解决了统一建设经费太高的问题,同时解决了数据不统一的问题。
而且还满足各地市个性化建设的诉求。
明白了政务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分类,下次分享政务类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方案如何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