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品读《心安即是归处》12~毁誉

品读《心安即是归处》12~毁誉

作者: 董瑞红百合妈妈 | 来源:发表于2024-07-16 23:08 被阅读0次

今天继续品读季羡先生的书《心安即是归处》

今天品读的是第三部分——纵浪大化,不忧不惧——之——毁誉。

下面让我们听听老人家的故事,从中又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毁誉》


好誉而恶毁,人之常情,无可非议。

古代豁达之人倡导把毁誉置之度外。我则另持异说,我主张把毁誉置之度内。置之度外,可能表示一个人心胸开阔,但是,我有点担心,这有可能表示一个人的糊涂或颟预。

我主张对毁誉要加以细致的分析。首先要分清:谁毁你?谁誉你?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由于什么原因?这些情况弄不清楚,只谈毁誉,至少是有点模糊。

我记得在什么笔记上读到过一个故事。一个人最心爱的人,只有一只眼。于是他就觉得天下人(一只眼者除外)都多长了一只眼。这样的毁誉能靠得住吗?

还有我们常常讲什么“党同伐异”,又讲什么“臭味相投”等等。这样的毁誉能相信吗?

孔门贤人子路“闻过则喜”,古今传为美谈。我根本做不到,而且也不想做到,因为我要分析:是谁说的?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点?因为什么而说的?

分析完了以后,再定 “则喜”,或是“则怒”。喜,我不会过头;怒,我也不会火冒十丈,怒发冲冠。

孔子说:“野故,由也!”大概子路是一个粗线条的人物,心里没有像我上面说的那些弯弯绕。

我自已有一个颇为不寻常的经验。我根本不知道世界上有某一位学者,过去对于他的存在,我一点都不知道,然而,他却同我结了怨。

因为,我现在所占有的位置,他认为本来是应该属于他的,是我这个"鸠"把他这个“鹊”的“巢"给占据了。

因此,勃然对我心怀不满。我被蒙在鼓里,很久很久,最后才有人透了点风给我。我不知道天下竟有这种事,只能一笑置之。

不这样又能怎样呢?我想向他道歉,挖空心思,也找不出丝毫理由。

大干世界,芸芸众生,由于各人家禀赋不同,遗传基因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所以各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好恶观等等,都不会一样,都会有点差别。

比如吃饭,有人爱吃辣,有人爱吃咸,有人爱吃酸,如此等等。

又比如穿衣,有人爱红,有人爱绿,有人爱黑,如此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是各人自是其是,而不必非人之非。

俗语说:“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这话本来有点贬义,我们可以正用。

每个人都会有友,也会有“非友”,我不用“敌”这个词儿,避免误会。

友,难免有誉;非友,难免有毁。碰到这种情况,最好抱上面所说的分析的态度,切不要笼而统之,一锅糊涂粥。

好多年来,我曾有过一个“良好”的恩望:我对每个人都好,也希望每个人对我都好。只望有誉,不能有毁。

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

如果真有一个人,人人都说他好,这个人很可能是一个极端圆滑的人,圆滑到琉璃球又能长只脚的程度。

读完最大的感慨是,大家都一样,一只眼的故事,"鸠"和“鹊的故事,真在我和我周围朋友上演过多次,这就是人生,这就是生活。

很喜欢这样的思考

对毁誉要加以细致的分析。首先要分清:谁毁你?谁誉你?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由于什么原因?这些情况弄不清楚,只谈毁誉,至少是有点模糊。
如果真有一个人,人人都说他好,这个人很可能是一个极端圆滑的人,圆滑到琉璃球又能长只脚的程度。

生活中共勉,一起成长,遇见更好的自己

相关文章

  • 心安即是归处12

    什么,你觉得我打扰你了?”柳庚华双肘顶着桌子,难过的问她。 不是,你快说吧,为什么? 因为我总觉得,你有一双受惊的...

  • 2021-01-06

    心安即是归处

  • 心安

    心安即是归处

  • 心安是也

    人生无常, 心安即是归处。

  • 2019-04-19

    人生无常, 心安即是归处!

  • 猫看人间百态,怎么想?

    读季羡林的《心安即是归处》,对扉页上的 因为世事无常 心安即是归处 愿你历经沧桑 永葆天真模...

  • 壬寅年丙午月乙卯日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 ——《心安即是归处》 因为世事无常,心安即是归处;愿你历经沧桑,永葆天真模样。 ——《心...

  • 心安即是归处

    有这样一个人,他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也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

  • 心安即是归处

    即使到了周末,老公依然在工作,不能回家,女儿又要补课,而我不想老是赖在床上玩手机,于是,和女儿一起出发,准备到一初...

  • 心安即是归处。❤️

    余生很长,有你便是心安。 ——致我的大傻哥哥 我有一个哥哥,嗯,唯一的亲哥哥。 今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品读《心安即是归处》12~毁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tjk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