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5-17
一、持续学习成长的途径:
1.试错
2.观察
3.阅读
不过分依赖经验主义,在没有基因遗传的情况下,通过阅读来提高心智认知。
二、成就感是转化为兴趣的基石
对一个人来说,一定要问自己这个问题:我不喜欢做某件事情,是不是仅仅因为这件事我没有做好?若是因为自己没有做好而不喜欢,就要考虑另一个问题:做好这件事情究竟对我有没有意义?如果有,那就努力做,直到做好为止,没有其他选择。反过来,自己做得挺好,但就是不喜欢,纯粹因为那件事对自己确实没有什么吸引力——事实上这种情况少之又少——直接换一件事情做吧。谁能逼你去做一件你确实不喜欢做的事情呢?退一步说,如果你被逼着去做自己能做好的事情,应该也会有些兴趣的。
三、一个人一生各年龄段的满意程度
![](https://img.haomeiwen.com/i11701346/9155c815b67033a8.jpeg)
图注:分值为被调查样本群体生活满意度评分的平均值。
一方面是自己的欲望无限,一方面是要完成的事情太多,一方面是自我满意度的不断下降——这就是人们总是不由自主地期望速成的根源。
出路肯定存在,但这出路只有一个起点——接受现实。告诉自己:我有不足,我需要时间,我没办法一蹴而就。
##很多你向往的,是积累而来的。羡慕别人八年的工作能力带来的财富,就着手去做你当下应该把握的,若干年后厚积薄发。
生活的本质就是这样,你想要什么,它偏不给你什么。摆脱这个死循环的方法只有一个——给我什么我就用好什么,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去换能换的东西。
要不断想办法运用心智的力量去识别那些死循环和恶性循环,然后在好像不可能的情况下跳出去。出者存,困者亡。
##大脑处于迷茫纠结中时,不再去考虑如何转化让你纠结的心结,而直接去做你喜欢的或者你应该做的,比如听一本书,背30个单词,读一篇美文,跑步,干就完了,做完了这些那些纠结的事情就被大脑失忆了。
四、时间并行处理多个子任务
并行两个任务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执行者足够了解这两个任务,且对自己有足够清楚的认识,即,对执行者来说,这两个任务是“主动并行”的。让自己拥有“多任务操作系统”的另一个方法就是切分自己的时间。
##一边做瑜伽,一边听有声读物。
一边排队吃饭,一边写读书心得。
一边跑步,一边复盘每天每月规划。
一边书法,一边听英语美文。
五、目标是否重要的依据,学习有价值的事情
选择目标不用向任何人学习,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或清楚明了或含混模糊地有自己的目标——“理想”或者“痴心妄想”。现在就开始把自己的那些哪怕不切实际的目标作为标准来判断吧——判断每项任务的真实属性,然后选择“真的重要的”或者“显得不重要的”。
养成任何一个哪怕很小的习惯都需要挣扎。然而,貌似痛苦的挣扎过程,在将来的某个时刻终将变得其乐无穷。
培养兴趣就是尝试做你觉得有价值的事情,并努力做好。往往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
判断一件事情是否真的重要,标准只有一个:是否对目标(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的实现有益。
对“体验”、“试错”和“观察”进行补充的,就是“阅读”。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的更加重要的手段,当然也是相对更加需要运用心智能力的手段。
学习任何知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搞清楚它所有的基础概念。任何一个学科的所有知识,都是由这些概念一点一点搭建起来。对建筑师来说,砖头分为好多种,每种功用都不同——这就是内行和外行的区别。
六、友谊的小船如何顺利航行
“友谊”实际上只不过是某种意义上的“交换关系”。可如果某人自己拥有的资源不够多、不够好,那么他就更可能变成“索取方”,做不到“公平交换”,最终成为其他人的负担。这个时候,所谓的“友谊”也就慢慢无疾而终。
当然也有持续下去的情况,但与其说这是由于另外一方珍视友谊,还不如说这是另外一方在耐心等待下一次交换,以实现“公平”。
** 专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学习并拥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为一个值得他人交往的人。
**学会独善其身,以不给他人制造麻烦为美德,用自己的独立赢得尊重。
七、执行力
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去做,做很久很久。
![](https://img.haomeiwen.com/i11701346/4b4961236de37280.jpeg)
##每天读30单词
每天读1美文
每天100深蹲
很多人半途而废,往往是因为把目标设定得太高,同时又对达成那么高的目标要付出的代价缺乏清楚的认识。
挑出一件你认为最重要的事情,然后给自己做个时间表,保证自己在未来的一个星期乃至一个月的时间里每天至少专注于这件事情2小时——当然,如果能做到专注3小时更好。
相信我,大多数情况下,2小时已经基本足够。如果有一件需要你每天专注4小时才能实现的事情你竟然坚持做完了,那你肯定会被身边的人羡慕。比羡慕更重要的是,你会因此赢得尊重——他们知道自己做不到,尽管你并没有、也没必要提醒他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