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诗梦零号铺
作者不曾有过的意图,读者已经有了无数的想法

作者不曾有过的意图,读者已经有了无数的想法

作者: 梦惜仙 | 来源:发表于2017-11-12 09:49 被阅读5次

作者不曾有过的意图,读者已经有了无数的想法

文 | 梦惜仙


前段时间我写了一篇《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正在读文学研究生的朋友看到之后给发来三篇相关的学术论文,一直没什么时间看,前几天才看完。

这三篇学术论文分别是:

《意图岂能成为谬误——张江与本尼特、罗伊尔、莫德、博斯托克英国对话》、张隆溪的《过度阐释与文学研究的未来——读张江的<强制阐释论>》、赵炎秋的《作者意图与文学作品》。


学术论文都是比较枯燥的,不是感兴趣的人比较难看得进去,我就不将这三篇学术的内容一一说出来了,我只是说说我看过之后的一些想法,主要是从第一篇的内容展开的。

因为大学没有选上汉语言文学专业,所以我对文学的研究一直都是野路子;也许应该庆幸我没有读上汉语言文学专业,没有被一些理论所束缚。


在看到朋友给我发来的三篇学术论文之前,我并不知道我对于“解读”的理解是比较偏向西方文学的态度,也就是一部文学作品的解读是可以有很多,这是属于作品本身的延伸,也属于解读者的再创作。


张江是我国文学研究有名的学者,他的理论研究一向强调的是作者的意图,而作为读者一定要领会作者意图,作者也一定让读者看出自己的意图。我不否认每一部文学作品都倾注着作者的意图,但是要强迫读者也领会作者的意图,这就违背文学作品的规律了。文学作品是关于表达的创作,而人们接受表达的时候,受到的因素影响太多,最终的理解不一定是最初的表达。

张江说

任何一个郑重的戏剧家或小说家总是想把自己的思想充 分表达清楚,如果他不表达清楚而让别人随意去理解,或本来想表达的是某事物,却被别人或大多数人 理解为另外的事物,那么恕我直言,这只能说明他是不称职的戏剧家或小说家。如果连自己的思想都无法表达清楚,又如何成为小说家呢?即便自以为是,别人也是不会承认的。 ”


张江说的这句话就有失偏颇了,作者的意图是不可能针对所有读者,作者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意图的时候,只能照顾到一部分和自己同一个频率的读者。拿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在中国低头是表示肯定,摇头是表示否定,但是在印度却恰恰相反。可见最直观的表达也不可能让读者都能理解。

但是作为一个作者是否喜欢读者的其他理解呢?


别人我不知道,但是对于我而言表达是自己的事,理解是别人的事,如果不是我特定的表达对象,其他读者的其他理解,我也是很乐意看到的。


这话怎么理解呢?就拿我前几天写的《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也许很多人理解为我想表达一些情情爱爱的问题,但我的出发点其实是留守问题。有些读者可能没有经历过留守,所以不会想到这个问题,但是其中关于无奈的地方是可以伸延到其他方面的,这跟读者的经历有关。

想起卞之琳的《断章》,简单的四句诗,解读的人很有多,有人读出了爱情,有人读出了哲理,有人读出了政治,但是卞之琳说,这只是简单的诗句,没有这么意思。即使卞之琳没有这么多意图,也并不影响读者产生这么多不同的想法,也并不影响《断章》成为卞之琳的代表作之一。


当然,我之前也说过,有时候读者的想法会绑架作者的意图,作者不得不将读者的想法也成为自己的意图之一。这是因为读者的解读达成了一定的共识,而这个共识却和作者有了偏差。有了偏差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读者将自己的解读当了作者的意图。


我认为除了作者之外,没有任何人能说表明作者的意图。而张江的“强制阐释”概念在批评过度解读的同时,也说了“目的就是此为线索,辨别历史,把握实证,寻求共识,为当代文论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一个新的视角”。这里的“历史”、“实证”、“共识”,都是众多因素影响的结果,以这样的方式得出来的“作者意图”,与其他的解读,并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披上一层更为权威的外衣,强行是“作者意图”罢了。


其实我也知道,张江所说的“强制阐释”,主要针对的是文学理论的研究者,而不是普通的读者,毕竟说这些普通读者不会想看,也不会理解。但是这些理论以某种方式影响着创作者,而创作者也以某种形式影响着读者。这样的传递方式依旧免不了产生新的解释,就像我这篇文章。

我果然还是野路子,说得有点乱。


最后总结一下就是:


文学作品是有作者意图的,作者意图除了作者之外,其他人都是不能以自己解读作为代表;读者的解读是作品的延伸,和作者的意图没有冲突,即使与意图相反也没有关系,毕竟读者的解读,同时也是读者自我的意图表达。


野路子就是废话多,再多说几句题外话。

这些研究和我这篇东西有什么用呢?

最直接来说没用,因为这不是直接用来指导生活或者工作的。

但是一定会对我们的生活有影响,不说像是“蝴蝶效应”这么脑洞,当这些理论跟我们的某些生活经验重合的时候,就是有用的时候。

-END-


诗梦零号铺,在听你倾诉

这里有我的故事

也有别人的故事

希望能听到你的故事

晚安,少年

别看了

相关文章

  • 作者不曾有过的意图,读者已经有了无数的想法

    作者不曾有过的意图,读者已经有了无数的想法 文 | 梦惜仙 前段时间我写了一篇《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

  • 【寒假阅读季征文】孩童眼中的哈姆雷特更与大人不同

    读后感/哆哆,记录/溪山木影 作者有作者写作的意图,读者有读者对文本的解释。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孩童眼中...

  • 存:关于怎么看画

    我一直有个疑问,自己领悟的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实际上还是自己的想法可能跟作者的意图相差甚远,再如果作者本人没有留下关...

  • 作者意图

    今天给女儿看一个小视频,当然这个视频有些问题,我让女儿来陈述视频的事实观点和立场。 女儿一直支支吾吾,最后原因是她...

  • 发现作者的意图

    规则四——作者要问的问题是什么。 仔细看规则四,看到的规则四是“解决作者要问的问题”。找出问题就行了。你要知道后面...

  • 《牛奶谎言与内幕》

    牛奶谎言与内幕 《牛奶谎言与内幕》作者的意图并非告诫读者摒弃牛奶,远离牛奶,而是希望读者在了解牛奶真相之后,在消费...

  • 《悠游小说林》(Umberto Eco)小结

    1、我们常说的“作者”大多指经验作者,即根据个人经验和创作意图写作的人 2、读者阅读,将文本的成就归功于模范作者,...

  • 文章须有深度和广度

    有的文章,立意很好,但得不到读者的认可。 为什么? 因为作者的想法,读者也想到了。读者需要的,是对这个想法的充分理...

  • W6悠游小说林

    洛瓦西之林 术语卡 模范读者 印象:能够发现作者意图的读者 人名卡 钱拉.德.奈瓦尔,G.de Gérard de...

  • 89—关于排版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辅助阅读:使内容更容易、更有条理的被读者接收,更容易被传达作者的意图 辅助体验:给读者带去愉悦、舒适的视觉享受。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作者不曾有过的意图,读者已经有了无数的想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tjn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