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人的出生无法选择,其实人这一生,无法选择的不止是出生,还有许许多多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事,只能空留遗恨。
读完《中华名人之曾国潘传》,心中对一代名臣道听途说的了解与详细研读比对之后有了更为细致的评判。
曾国潘,清代中兴第一名臣,湖南湘乡县人,出生于嘉庆十六年(1811年)农历十一月十一日,乳名宽一,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
名人的出生,通常都伴有传奇色彩,据说曾国潘出生时,祖父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一只很大的怪物从空中蜿蜒而下,头伏在梁上,尾巴盘在柱子上,身上满是鳞甲,令人不敢直视,这个巨物就是蟒蛇。家人认为不可思议,曾国潘就被人们认为是蟒蛇投胎了。
曾国潘五岁开始认字,一直跟随父亲学习,一共学了整整八年。道光四年,第一次参加童子试,道光六年,第二次到府应试,取得第七名的成绩,道光十四年,参加乡试中第三十六名举人,道光十八年,曾国潘被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开始了一生的为官之路。
在京都期间,年轻气盛的他用锐利的眼光观察社会,敢于对丑恶事物进行接发,敢于发表褒贬不一的评论,都是曾国潘正直敢言的真实反应。组建湘军,发展造船工业,引进西方文明,创建近代化水师,用自己的行动打破清朝的闭关状态,这是一个永远不能磨灭饿功绩,他的识略不能不让人感到敬佩。
即使人这一生哪能十全十美,有所建树,必定有所弊端,当他采取酷杀政策严厉打击土匪,用疯狂的剿匪行动平定了湖南境内的起义运动,却因为杀戮太过无情,被别人称为“曾剃头”。虽说是奉职办事,但是法律之外无乎人情,太过残暴的性格,注定只会适得其反,从而留下了一世的骂名。
天津望海楼教堂的建成后,教士强制占领了许多农民的土地,仗势欺人,曾国潘在处理天津发生的教案时,屈从法国势力,不惜违心地大肆承办中国人,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由“中兴名臣”变成了“卖国贼”,一世英名毁于一旦。后有评论说处于当时的国情,当时的国力不便与法国开战,化干戈为玉帛是最好的方法,但是,如果每一个中国人在被列强侵略、压榨的时候,默默忍受,没有一丝一毫的反抗意识,那么国的希望何在?
情非得已,只是一种托辞,俯首听命于侵略者的奴颜,悖情逆理,四面讨好,醒悟时却已悔之晚矣,徒留余生郁郁寡欢及后世褒贬不一的评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