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总是想回家去,明明知道那个地方现在只有自己的一个姐姐,那是她唯一牵挂的人了,前不久才在她家住了一阵子离开,除了每天打一个电话,她就是想回家看看,毕竟那里是生她养她的地方,她和她唯一的姐姐,就在那里长大。
小时候的事情她记不得了,印象深刻的就是经常躲避日本人的搜村,经常和村子里的人躲在山洞里,大气也不敢出,大人们更是捂住孩子们的嘴,深怕她们发出致命的声音,那时候太恐惧了。她的脑海里只记得牵着狼狗的日本人和油头油脑的汉奸,那些人最坏了,就爱搜刮钱财物。
父亲是村长,常常是满屋子的人来开会,来的人袖桶子里常常带了香喷喷的甜瓜,母亲就在门口纳鞋底,现在想起来那是在放哨。小时候没有啥吃的,就记得那么人来了,母亲把家里所有的吃的都拿出来,姐姐和自己眼巴巴的盼望着也能做上点,就在那样的环境中,两姐妹长大了。
姐姐特别能干,家里什么活都能干了,无论农活女红,姐纳的鞋底又快又好,家里家外一把好手,母亲就是把姐当了儿子养活,而她,自小没有吃的,体弱多病,什么也不能干。但是唯一的好就是能坐住,就喜欢上学认字。姐姐反而不爱读书,经常不做作业,因为是村长女儿,也没有人管,姐姐的作业经常就是她给做。后来大了一些,家里穷,没钱,姐姐又不爱读书,母亲就只让她一人读书了,后来她就一个劲儿的读书,直至大学毕业,分配了工作。而姐姐依然还在村子里待着。
开始还没有什么区别,后来慢慢就不同了,解放以后,经济慢慢发展,她的条件越来越好,而姐姐在家务农,越来越显露出捉襟见肘,特别是最初孩子们都么有长成的时候,姐姐家里更是贫穷,她好歹有一份固定的工作,没有多,总还够花,因此她经常性的帮助姐姐资助她一下。
自从姐夫不在以后,姐姐更加感觉孤苦无依,孩子们也是各忙各的,没人顾及到她。因此她也越是惦念。姐姐家的孩子们的也基本都是务农或者在外面打工,也只能各顾了自家。这不,她春天咳嗽到这会一直好不了,最近一个孩子才带她去看病,一个是得时间,一个也得经济允许,这在农村是常见的事。
而她,夏天的时候社区体检了一次。最近单位组织又体检了一次。有啥毛病,孩子就都来了,看看她需要做什么。
她唯一牵挂的就是姐姐了,回老家,一个人都不认识了,那里也在变化,也是一天比一天的好了,村子里基本也找不到从前的模样了,只有门口的那条河还在,依稀还能想起小时候在河里耍闹的情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