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教育和现在的教育不同。
以前没有升学压力,家长也没有现在这么“鸡娃”。在整个的小学和中学过程,我没有感到丝毫的升学压力。
当然,这样的成长环境和心理成长过程,也要感谢我的妈妈。
我们家庭是半工半农,爸爸长期在外工作,每年只有1个月左右时间的探亲假,他也舍不得更多时间来休息。这不是因为他不爱我们,而是家里的开支都指着他,他也不敢有过多的时间来休息。
在农村,像我家这样半工半农的家庭条件算是比较好的了。所以,我特别羡慕院里的堂哥堂姐们,因为他(她)们可以放牛,可以割草,这些农活,家里都不需要我做。
别家的孩子,放学回家后,丢下书包就会去放牛、割草,而我只需把作业做好,稍大一些,长得有灶头高时,就多了一项家务活——烧柴煮饭。
上小学时,我家离村里的小学校有5里的山路,路程需要上坡下坡的。儿时的精力和活力是现在处于中年的我不得不感叹的一件事情。
年轻真好!5里山路,爬坡上坎,我是一路小跑,最快10多分钟就能到。
每每下午放学到时候,我都是边走边玩的往家里走。有时候,是边走边背语文书,还没到家,一篇课文就已经背得滚瓜烂熟;有时候,是直接把作业本拿出来,趴在田间的大石头上就把作业完成了。
提前完成作业的好处就是可以毫无顾忌的玩,各种玩。
用小树枝扒拉墙角的地牯牛,看着地牯牛被我搅得晕头转向,我就开心得不得了;把家里鸡圈里的鸡放出来,用绳子绑在鸡脚上,用放牛的架势来放鸡,绑了绳的鸡,我以为它会飞,结果连路都不会走了。
脱下鞋,踩在冰凉的河水里,抓鱼,烤鱼吃;边走路回家,边去抓桑树上的小虫子,小虫子软软绵绵的,时而假装成短树枝,时而扭动着身体,我还打趣说捉虫子是用于勤工俭学,但也的确如此。
在农村,家里没养男孩子,是要被村里人笑话的。我家就我和姐姐两姐妹,所以,村里人总拿这个原因来攻击妈妈。
小时候不懂,到了如今的年岁,我渐渐地明白了一点。
人性有时候就是这么复杂。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哪怕是叔伯、堂兄妹之间。
爸爸每年只回来1个月时间,平常就我们母女三人在家,被欺负、被嘲笑是常有的事情。
我还好一些,胆子大一点、性子活泼一点、倔强一点,被欺负得少一些。姐姐情况相反,她胆子小,热了脱下来的外套,总是丢;墨水瓶总是被打倒;作业本也总丢等等事情。
记得网上曾经有一篇文章,阅读量10W+,说的是大概是不要轻易打破别人认为的幸福。
小时候,身处其中,并不觉得苦。直到有一次学校和广汉的一个小学搞交换生体验活动。一位广汉的城里小女孩被交换到我家,我们相处很愉快,她是一个秀气很文静的女孩,叫什么名字我已经忘记了。
只是她轻飘飘说出的一句话至今印象深刻,你们的日子过得好苦。
近日热播电视剧《繁花》里的玲子,一直对宝总抱有幻想,认为她就是夜东京的老板娘,哪怕被说是讨债鬼,她也不在乎。直到珍珠耳环事件,朋友说她年龄大了,跟宝总根本不可能的,玲子才醒悟过来。
女孩的话同样也惊醒了当时懵懵懂懂的我,离开这个小山村,去看外面的世界这种想法悄悄在心里滋长。
这样被嘲笑、被欺负的情形,随着我们姐妹俩考到镇上的初中,开始住校以后,就越来越少了。
如果说,小学的成绩我是冒尖的,那么到了初中,还是进的当时镇上唯一一个尖子班,优秀的人太多,我的成绩便只能维持在中等偏上了。
12岁的小女孩,来到比村里更大、人更多、各式各样的店铺更多的地方后,什么都是稀奇好玩的。
学习的专注力少了,学习也不再是我能做的唯一有兴趣的事情。
上语文课时,偷偷画画被老师当成抓住;上体育课时,和男生比赛翻双杠,因不小心摔下地,半边脸擦伤,被同学笑;上夜自习时,偷跑到镇上电影院,偷看电影《青蛇》,虽看不懂,却感觉好奇有刺激。
冬天天气冷,不想到操场做早操,总是找借口说生病。所以,初中的时候,我在同学的印象中应该是体弱的吧。
这样的状态,注定一般的成绩,考上一般的中专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读高中,在当时是从来没有想过的一件事情,哪怕当时已经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而这样的理所当然也一直影响着我的一生。直到后来,我才渐渐明白,其实没有理所当然,很多东西需要自己主动去争取,需要自己提前规划。
如果说,人的一生有很多遗憾,那么,没有读高中,没有体验过大学里的校园生活便是我人生里的一个遗憾吧。
其实,这个遗憾是可以改变的。但在当时,理所当然的认为,读中专,提前三年或者4年工作,可以给家里减少负担就已经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选择大于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正确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