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宏声说:‘你别以为你给村人办了不少好事,人见人敬的,可你这样一做,你就是个陈世美了!你给我说说,到底为啥么?’夏风说:‘看来,这婚姻还是要门当户对的好。’赵宏声说:‘你说你俩不门当户对?你家在东街,她家在西街;夏家现在是大户,白家过去更是大户;你吃公家饭,她也有工作。这咋不是门当户对?!’夏风说:‘不是你说的这意思!我恋爱的时候别人提说过几个也是干我们这行当的人,可我不想找同行当的。只说她文化不高,不懂我的事业,不懂有不懂的好处,但结了婚才知道想法不一致,话说不到一块么。’”这是我原引小说里的一段对话。读到这段对话时,我被惊讶到了,一边感慨作者对婚姻爱情的独特见解,一边又欣慰的对自己说:“懂你的人终于出现了。”
母亲也时常埋怨我说,“给你介绍了多个对象,你总是合不来,你到底是嫌弃人家什么呢?”我说,“没有共同语言么,你让我咋办?”事实也确实如此。但母亲却不以为然,觉得我是在找别人的茬。
在她那个年代,家家户户聊的最多的就是今年的收成咋样?今年种了多少亩小麦?多少亩土豆?多少亩豌豆?长势如何?杂草锄了没有?锄了几遍地啦?等等。所以,她对我说的“聊不来”显然不是很理解,而我却也很难和她解释清楚。于是,每当有人向她问起我时,她总是迫不及待的把我未婚的状态告知对方,然后再告知人家我的年龄,迫切的想让人家为我说一门亲事,促使我早日成婚,了却她的一桩心事。其实,我何尝不想了却自己的单身,但我也很难放弃如上帝般自由的心灵,去迁就一个和自己聊不来的人,去成全一桩本不属于自己婚姻。为此,我也只能一边坚守着自己的婚姻底线,一边和母亲打着游击战。
最近我又在看一本讲解李清照词的读本,内容和之前看过的大致相仿,只是所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这本显然更注重讲解词中所蕴含的婚姻及爱情。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婚姻爱情可谓是古今文坛的一大佳话。虽然日子过得比较拮据,但他们却活成了很多人都想要拥有的样子。“人生得一知己,并娶其为妻,或嫁其为夫。”这不知道是多少仁人志士们在踏入婚姻殿堂之前的美好夙愿。其实,这样也好,如不然怎会有美好的婚姻爱情流传于人世间的世世代代之中。而我却也是最受众的那一个,我始终坚信我可以拥有像他们那样的完美婚姻爱情。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始于五官,止于三观。对此,我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先从三观开始,五官可随意。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必要时宁愿选择灵魂也要放弃皮囊。皮囊会随时间的浮动而慢慢消沉,灵魂却始终如一。当初夏风选择白雪(小说里的人物)时就是看重了她的五官,谁曾想,结果也就真就止于了三观,随后的一纸文书更是解除了他在过去婚姻中的地位及角色。他用自身的经历告诉了世人什么才是正真的“门当户对”,只不过当时的当局者是清的,旁观者才是迷的,以至于有人要把他类比陈世美时,他也毅然决然的坚定了内心的选择。人活一世,无非就两种可能;活出自己,效仿他人。
好的婚姻可以是一座城,尽显花团锦簇繁荣之态;坏的婚姻也可以是一座城,尽显残花败柳颓败之势。“进城容易出城难”,这是我对婚姻的看法。难得不是如何出去,而是出去之后是否还有勇气再进去,即便是遇到了三观契合,且又甘愿为你放弃如上帝般自由的心灵,甘愿承受心灵的羁绊的人。
婚姻不是儿戏,但很多成年人却把它当成了儿戏,玩起了“过家家”。可见,童心未泯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婚姻孕育了爱情,爱情却要反噬婚姻。如此可笑的悲剧,皆因世人太过信任爱情,也太过低估婚姻,同时也忘却了婚姻的实质:聊得来。当你看到远处高楼大厦灯火通明之时,请不要太过羡慕,你不知道的是或许那里就有一对新婚夫妇在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吵的不可开交,甚至开始考虑是否该离婚,你可知他们昨天才领了结婚证?当你看到收废品的车厢里坐着一位妇女时,请你也不要心生鄙夷之情,虽然她没有你穿的洁净靓丽,但她或许就拥有你不曾拥有过的美好婚姻及爱情。
当有人决定放弃如上帝般自由的心灵,从此心甘情愿的接受所有羁绊时,请好好待他(她),且给她(他)婚姻与爱情。这世上能有如此作为的人除了父母之外,也只能是你苦苦追寻的那个她(他)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