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街两旁华丽丽的展示架和到处嘶吼的扩音喇叭,好像过时的十八线明星,任你身姿再摇曳婀娜,也吸引不了行色匆匆的年轻人。
不时有老人走过去,驻足良久,像个老学生一样,压低声音絮絮叨叨念一下广告词,之后抹一下后脑勺,摇摇头,表示不懂。
小时候,路上一颗颗形似月牙、五角星、机器猫的树叶捡起来都能观察好久,放到一水儿的透明塑料小盒子里,做成标本。给身边的其他小朋友展示,从形到灵,杜撰出一个个具有中心思想的童话故事。长大后,再也没有那样的时间和心思,耐心也被工作和生活磨得不剩些许,焦虑和不安随时爆发。
2.
前两天,好朋友问关于电商商业路径跑通的相关问题,彼此聊着就慢慢表现出了极度的不耐烦,为避免发生“破口大骂”后的见面尴尬,果断挂了电话,最终以短信方式告诉对方冷静后再谈。
抛开沟通成本高低的问题,成年人各有自己成熟的人格和价值观,有理不在声高。看过举止有礼,逻辑极强的企业家,面对自家小白客户的控诉,认真倾听,表现出的极度耐心让你不敢相信,那可是叱咤商界的领袖。也见过不听半句人言,三句不离“我都懂”的自负高管,那种缺乏钻研和敬畏之心的狂妄节奏,你都怀疑他是如何爬到那个位置的。
3.
记得之前的某任老板,曾当着公司所有运营部的几十号同事表达,“你们运营做得事情,初中生也能做出大学生的效果。普通三流大学和清华北大的,没什么两样。”众人听后皆傻眼,运营部此后KPI呈直线下滑。
且不说他不懂运营,在他眼里,只有高精尖的行业和职位,才有优劣之分,剩下的普通人都是一个锅里烩出来的。 他从来不知道一个看似简单的PPT设计,都需要耗费内容编辑不断地删减和修改,UI人员不停地要找素材优化;一个随口说说的产品功能,都得需要运营人员的逻辑验算,产品部功能交互,技术部的结果实现,测试部测试最终上线且客服售后和市场推广反馈等等。
工作遇到难题时候,为掩盖那种因过往智商不够或经验不足而产生的尴尬时,好像经常会表达自己明白了。可越是这样,就越要明白,看似毫不费力的工作,背后都是咬紧牙关的拼尽全力。
4.
电影《The Devil Wears Prada》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在一次试装会上,当公司同事拿着两个腰带表达它们的不同之处时,安迪笑了,她觉得那两个腰带并没有什么不同。这是典型的外行,虽然腰带颜色一样,但头部截然不同,它们有着不同的搭配感观,贴合到同一件衣服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而区分这些差异,找出最好的搭配,就是时尚细节的微妙之处。设计师们斤斤计较的那些细节,是对行业和专业的敬畏,而在普通人眼里,却根本看不出什么价值。
面对不懂时尚的安迪,女魔头米兰达说道:“比如你挑了那件蓝色的条纹毛衣,你以为是按你的意愿认真选出的。但是,你不明白那件衣服不是蓝色的也不是青绿色或琉璃色,而是天蓝色的,你从没搞清这个事实;你更加不懂的是,从2002年Oscar de la Rent的发布会上,第一次出现了天蓝色礼服。而我记得,伊夫·圣·朗洛也随之展示了天蓝色的军服系列,很快天蓝色就出现在8个设计师的发布会里,然后,它就风行于全世界各大高级卖场,大面积的流行到街头,最后就看到你在廉价的卖场里买了它。
事实上,这种天蓝色,产生了上百万美元的利润和数不尽的工作机会,还有为之付出的难以计算的心血……你觉得你穿的这件衣服是你自己选择的,以为你的选择是在时尚产业之外,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你穿的衣服实际上就是这间屋子里的人,替你选的,就是从这一堆玩意儿里。”
一个行业,一种产品,如若深耕,成就和影响力自不必说,行业格局和商业路径也自有高下,涉及细节更是由数不尽的专业化人才共同成就。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你当真下手写一篇文章时,才会觉得会写文章的人了不起;你亲手调试过一次酱汁儿,才觉得馆子里调酱汁儿的师傅都是大神;当真尝试过写长篇小说了,才会佩服那些作者的体力和意志力。
即便不尊重行业,不信奉天地,不敬畏专业,事事觉得“不过如此”的口仗也还是少打,不仅显得顽固迂腐,也避免窘境中让自己面对进退两难的尴尬。
每日自省吾身,对人对事充满敬畏,保持谦逊,才会海纳一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