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孩子做完早餐,她吃饭时我本想去洗刷,她说了句学校里的事,说老师如何罚学生加写作业。于是我就坐在她旁边继续听她说。
本想在她旁边玩手机,又觉得不好,就把昨天收到的二手书王伯祥的《史记选》拿来看,是82年出版的,页面都发黄了。她就继续说学校的事。后来她看到我的书,好奇地问:“你那么多史记书了,为何又买一本?”我回答:“每个人心中各有自己理解的史记,写的书自然不同。王伯祥是民国大家,那时候的学者做学问更严谨、认真,水平也高。”
————
像这样的亲子交流,我觉得很好。很多时候,只有坐在彼此身边,各自放松的情况下,才能把可说可不说的事说出来。而这些看似“无用”的交流,恰是最“有用”的——因为最自然纯真,最能相互了解和体验温暖和爱!
————
王伯祥(1890-1975)男,江苏苏州人。现代文史研究家。
1908年与吴宾若、顾颉刚、叶圣陶等组织诗社——放社。
其后曾任教于厦门集美学校、北京大学中文系,担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史地部编辑10余年。在此期间,著有《三国史略》《郑成功》《太平天国革命史》《中日战争》等著作,编辑史、地教科书多种,并有《四库全书述略》《古史辩今古文学》《辛弃疾的生平》等论文,发表于各杂志。
“五卅“运动时,与郑振铎等创办《公理日报》,在运动中起了积极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