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种道德评判:
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那他就被看作是不道德的或者是邪恶的。如:你真自私!这个人真愚蠢!他太过分了!等。批评、指责、辱骂、归类、比较以及评论都是在评判人。
对他人的评价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以这样的方式提出主张,很可能会招来敌意,使得我们的愿望难以实现。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
反思:我有时会用道德评判来沟通,譬如,儿子不愿意干家务,我会说他懒惰。如果以自我的感受和价值观为坐标来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情,看不顺眼的都是不好的,这就是生活中的双标吧!
第二种进行比较:
这是比较隐蔽的暴力沟通。在生活中,我们时常对孩子说,你看人家隔壁的小明如何如何好学。这种比较会让孩子感觉难过和焦虑,还会让孩子艰难地生活在他人眼中。如果拿自己和他人作比较会让自己产生嫉妒心。
第三种回避责任:
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负有责任。可是,我们时常使用“不得不”。我不得不做饭。这种表达淡化了个人责任。“你让我”是人们常用的另个短语。你让我伤透了心。这种表达忽视了我们情感的内在根源。
反思:我们是自己情感的主人,如果把所有责任归咎他人,那等于把自己的人生寄托在他人身上。自己不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却指望他人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这种想法很荒唐。一旦我们意识不到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
第四种强人所难:
我们对别人的要求暗含威胁。这是强者使用的手段。很多父母指责孩子说,如果不听话,下次就别指望我给你买玩具。
反思:我有时会对孩子说,你再吃冰棒,下次我不会再买了。本来时表达担心,最后表达出来的是威胁,这就是暴力沟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