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灶、扫尘、吃灶糖的日子。然而对于蒙古族群众来说,腊月二十三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祭灶”日。
“祭灶”日这天要吃“祭灶饭”,做“祭灶饭”最主要的配料是肉汤,而且这肉汤必须是煮羊胸叉肉的汤。胸叉肉是羊身上最好的一块肉,也叫肚腹肉,一层肉一层油。传说羊在跪卧着的时候胸脯贴着地下的羊粪,羊粪里的营养就被胸前的肉所吸收,所以,我们煮的羊胸叉肉是不放任何调料的,只在清水里加几滴牛奶,让水色变成白色,然后放羊胸叉进去煮两到三个小时。
![](https://img.haomeiwen.com/i4795531/d11ca35a229aae8b.jpg)
因为白色有纯洁、干净之意,放牛奶只是想要表达对祭祀的信仰和尊重。胸叉肉煮好后把上面的肉剔下来,把骨头放在干净的盘子里,再用提早从羊身上取下的羊毛碾成毛线将胸叉绑好,准备祭火。
包裹羊胸叉需要使用哈达1条、麻纸1张、佛香3根、红黄蓝白绿五色绸各1条、酥油少许、红枣3颗、祭灶饭1勺、果条3根、炒米少许、柏叶若干、白蒿草若干、榆树枝若干。之后用麻纸包好,拿五色绳绑好。
腊月二十三的早晨起来开始煮“祭灶饭”。在前一天煮羊胸叉的羊汤里放入米,焖四十分钟到一个小时,煮好的饭盛出来,不能吃,祭完灶才可以吃。家里的大人小孩都要穿上传统的蒙古族服饰,端着祭灶饭一起去参加祭灶仪式。
![](https://img.haomeiwen.com/i4795531/816622c30ee457c3.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