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观《淮军》

观《淮军》

作者: 二哥好好生活 | 来源:发表于2019-01-23 20:24 被阅读0次

E1:1862年,上海为李秀成的太平军所困,上海找淮军救急。1860年的《北京条约》允许了外国船只进入长江。1852年,曾国藩组建湘军,原则是“选士人,领山农”。李鸿章想通过援沪而自立门户,向曾国藩请战,1861年,李鸿章开始组建淮军。

E2:李鸿章组建的淮军是以安徽西乡各部团练为基础的部队,在安庆组建为淮军。除此之外,淮军大部分将领都来自于湘军,如郭松林、程学启。四江口之战,李鸿章大败太平军,后被任命为江苏巡抚。

E3:华尔的洋枪队初始时被清朝下谕解散,但一直被上海到台吴煦的包庇。1862年咸丰病逝,慈禧发动了北京政变,逮捕了八名顾命大臣,史称辛酉政变。从此,两宫太后成为最高统治者。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廷政策发生了变化,认为太平军才是最大的隐患,而外夷是可妥协的,于是洋枪队开始合法成为常胜军,历史是多么惊人的相似。在常胜军攻打嘉定时,李鸿章化装观战,为外夷的武器装备所震撼,却遭到曾国藩的不屑。之后,李鸿章热衷于购置外国武器装备配备淮军。李鸿章与华尔是矛盾中合作的关系,这种关系必然导致分开。淮军来到上海后兵制开始向洋枪队学习,兵营中开始出现了炮兵。华尔死后由白齐文代替,白齐文死后由戈登接任。在围攻苏州时,太平军投降,遭到李鸿章杀降,刽子手之名由此传开。在攻下常州后,李鸿章解散了常胜军。在攻下南京后,曾国藩下令解散了湘军,选择明哲保身。淮军成为了剿捻主力。

E4: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中,最先开始的就是军事方面,而李鸿章是其中的开拓者。现在的江南造船集团的前身就是江南制造总局。在19世纪70年代,李鸿章达到了事业的巅峰,出现了当时的同光中兴,当时李鸿章的处事原则就是外须和戎,内须变法。1874年,李鸿章上奏朝廷,提出了著名的《筹议海防书》,出自于李鸿章的门生薛福成。1888年,北洋海军成立。中日甲午一战,北洋海军全军覆灭,李鸿章的洋务运动也宣告失败。

E5:上海的吴淞铁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营业性铁路,但因火车撞死人而被清廷收回。唐胥铁路与1881年修建成功,用于运送煤矿,全长9.7公里,是中国自己的第一条铁路。但由于顽固派的反对,出现了马拉火车的荒唐局面。在中法战争中大展身手的刘铭传,在台湾建省后出任首任巡抚。中国人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于1909年建成。

E7:郭嵩焘是中国第一任驻外公使出使英国,但其开放思想遭到举国抵制。思想的先行者总是孤寂和悲哀的。1870年李鸿章与曾国藩联名上书请求派遣幼童赴美留学,1872年,得到清廷首肯,首批幼童出国,但因为幼童西化严重而被终止。1879年,日本将琉球国更改为冲绳县。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软禁朝鲜皇帝,日本利用此事件出兵朝鲜。清朝出兵朝鲜,平定兵变,其中袁世凯一举成名。1884年,朝鲜在此发生兵变,禁皇帝,迎日军,在此被袁世凯平定,史称甲申兵变。但此次事件后,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订条约,声明双方在朝鲜用兵都需实现通知另一方,也为后来的甲午战争埋下了隐患。事后,两人都对对方做出预判,李鸿章说“大约十年内外,日本富强必有可观。此中土之远患而非目前之近优”。伊藤博文说“中国自俄之役始设电线,自法之役始设海军,若平静一二年,言官必多参变更之事,谋国者又不敢举行”。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清朝再次出兵,日本借机发动战争。

E8:

E9:

E10:1895年,袁世凯接任了定武军,改名为新建陆军,因袁曾担任过北洋大臣,又名北洋新军,衍生为北洋军阀。北洋军阀中很多人都有淮系背景,如成为北洋三杰之一的段祺瑞(冯国璋、段祺瑞、王士珍,龙虎狗)。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李鸿章却推了“东南互保”,拒绝清廷排外的政策。天津八里台之战,直隶提督聂士成壮烈阵亡,淮军尽数消亡。1900年7月,两广总督李鸿章再次北上任直隶总督,1901年,李鸿章再次签约《辛丑条约》。11月7日,李鸿章于北京贤良寺去世。淮军的兴衰史体现的是中国军事近代化的过程。

                                                                                                                                                   2019.1.23

相关文章

  • 观《淮军》

    E1:1862年,上海为李秀成的太平军所困,上海找淮军救急。1860年的《北京条约》允许了外国船只进入长江。185...

  • 观书有感

    《观书有感》 记见江山 骤雨章台杨柳暗,淮金湖上荷叶残。 少时随君入军去...

  • 脱胎换骨

    同治元年(1862),李鸿章率领淮军7000人,由沪上士绅雇佣商船,开赴上海。淮军满嘴土话,布帕包头,破衣烂衫、袒...

  • 《淮军十四年》

    一个人呵一支军队的神话 从1862年创立,到庚子事变,在这将近四十年的时间中,淮军经历了由镇压太平天国到清剿捻军,...

  • 淮军第一代将领潘鼎新

    今天写潘鼎新,并不是因为他是淮军集团中声名显赫,也不是因为他在淮系将领中战功卓著。而是因为其宦海浮沉是淮军由盛转衰...

  • 淮军第一代将领潘鼎新

    今天写潘鼎新,并不是因为他是淮军集团中声名显赫,也不是因为他在淮系将领中战功卓著。而是因为其宦海浮沉是淮军由盛转衰...

  • 与接班人李鸿章共同的“剿”捻

    今天继续共读《曾国藩传》第十五章。 曾国藩为解除朝廷的猜忌,裁撤湘军保留淮军。提前预见要有剿捻的战争。保留淮军“以...

  • 巢湖风光4:昭忠祠——淮军总祠堂

    昭忠祠,位于巢湖市中庙镇东侧,是晚清重臣李鸿章,为祭奠和纪念淮军阵亡将土所建的祠堂,又称淮军祠。 昭忠祠由门厅、正...

  • 淮军发迹,从安徽到上海

    文/渔舟唱皖 因兵员及将领主要来自安徽江淮一带,故称“淮军”。 虽然历来介绍淮军的书籍和文章有很多,但多是长篇累牍...

  • 淮军的一生,大清的晚年

    文/渔舟唱皖 因兵员及将领主要来自安徽江淮一带,故称“淮军”。 虽然历来介绍淮军的书籍和文章有很多,但多是长篇累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观《淮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tyx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