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乎每个文艺晚会都少不了相声节目,演员们的幽默语言,诙谐表情,逗得观众捧腹大笑。相声已成为流传最广最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曲艺。
相声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秦时的俳优,唐时的参军戏。宋代的瓦舍,有不少“滑稽含玩讽”的表演。明代以来,称为“象声”的隔壁戏和说笑话发展得很普遍。
现代形式的相声大致形成于清乾隆年间。最初流行于京津地区,是一种北方曲艺,后来扩展到南方。现在各地大多有用当地方言说讲的方言相声,成为流行全国的曲艺曲种。
相声,是以语言为主要表演手段的一种喜剧性曲艺。它以引人发笑为艺术特点,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
“说”是说笑话打灯谜、绕口令;“学”是模仿各种叫卖声、唱腔和各种人物的风貌、语言;“逗”是互相抓哏逗笑;“唱”是用各种曲调演唱滑稽可笑的词,或将某些戏曲唱词、曲调夸张演唱,以引人发笑。
相声的笑,来源于它特殊的艺术手段--“包袱”。演员把一个个“笑料”巧妙地用语言暗藏起来,到一定时候突然抖出来,使观众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不禁开怀大笑。
相声的表演形式有单口、对口、群口三种。单口相声由一一个演员表演,讲述笑话,往往有较强的故事性;对口相声由两个演员一问一答,通常有“一头沉”(以一人为主,一人为辅进行讲述)和“子母哏”(以两人争辩为主要形式)两类;群口相声又叫“群话”,由三人或三人以上合说。
相声的结构方式分为“垫话”、“瓢把”、“正活”、“底”。随着相声艺术不断革新,相声结构也在变化,主要集中于“垫话”和“瓢把”。为了适应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欣赏习惯的变化,相声篇幅大大缩短,直接影响到“垫话”。三言两语,就得进入正题,再容不得东拉西扯、长篇大套,有时干脆取消了“垫话”。与之配套的“瓢把”变得可有可无,不再成为相声结构中的独立构成成分 。
相声艺术的主要功能是讽刺。它既可以鞭挞反动腐朽的事物,也可以讽喻人民内部的落后现象,还能表现真善美的事物,歌颂新人新事新风尚。
据不完全统计,现存传统相声节目三百多个。如单口相声《小神仙》、《巧嘴媒婆》、《连升三级》,对口相声《改行》、《歪批三国》、《戏剧杂谈》。反映现实生活的新作品有《一贯道》、《帽子工厂》等。
2018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公布天津师范大学为相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2019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组织开展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检查和调整工作,相声保护单位为中国广播艺术团及天津市曲艺团。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漫长发展进程中积淀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纽带。
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有责任去了解、去宣传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为传统文化发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