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无声告白》|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

《无声告白》|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

作者: 凡歌s | 来源:发表于2018-09-03 10:04 被阅读223次

    “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

    《无声告白》扉页的开篇即以此开头,所以开始我以为是一部悬疑类小说,瞬间勾起了我强烈的兴趣。

    在这种探究心态的驱使下,我花了将近一个礼拜就看完了一整本故事。(而通常情况下,我看一本书需要一个月)

    随着故事的展开,我慢慢发现,《无声告白》这部作品并不是悬疑类故事,它探索的是身份危机、人生成就、种族、性别、家庭以及个人道路的种种不幸和庆幸。


    书本介绍:作者:伍绮诗(Celeste Ng),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和俄亥俄州长大,父母均为科学家的她,是香港移民第二代。在出版《无声告白》前,她已写作多年,小说及散文作品多见于各类文学期刊杂志。

    《无声告白》(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是伍绮诗耗时六年写就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故事编排精妙细致,文笔沉稳内敛,一经出版便广受好评,成为2014年度最具实力且众望所归的黑马,不仅跃升为《纽约时报》畅销书,还获得包括美国亚马逊网站在内的无数媒体评选出的2014年度最佳图书。

    作者以一个家庭几代人的故事,以每个人都是主角的阐述角度,讲述了我们芸芸大众的终极人生追求: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为了了解这本书,首先需要了解相关人物的关系,即家谱。

    故事主线以第三代人二女儿莉迪亚的死亡为线索,展开描述了一家几代人的爱恨纠葛。看似女主角是妈妈玛丽琳,其实每个人都是主角。

    玛丽琳,纯正的美国人,天生桀骜不驯,天赋异禀,追求个性。她想要成为一名医生,一名真正的职业女性。无奈当时的美国(故事发生的年代为美国50~70年代)女性还没有太多空间和地位,女性医生就更少。大多数女性都以嫁个好男人然后相夫教子作为毕生理想,包括她自己的母亲。

    玛丽琳的母亲早早离婚,也把被抛弃的理由归结在自己还不够贤惠,所以终其一生都在研究如何挽留男人的胃和心,就连逝世后最珍贵的遗留之物也是一本菜谱。她对玛丽琳的各种奇思异想也是打击多于鼓励,口头禅就是:我送你上大学,是为了你能找个更好的男人。

    然而,玛丽琳明显不是这么想的。大三那年,上课期间遇到了课堂上作为教师的华裔男子。在玛丽琳的眼里,这个华裔男子是如此的不同,完全满足了她对生活所有的期待和幻想:我要跟别人不一样。于是,玛丽琳很快坠入爱河,撇开了母亲所有的告诫,奉子成婚,放弃了学业,导致跟母亲形同陌路。

    而华裔教授詹姆斯呢?

    他从一开始就对自己的身份没有认同感,终其一生都在试图融入美国大众社会。由于从小受尽了父母在美国夹缝求生存的卑微,成长的过程中一直敏感而自卑。他甚至不敢在家里讲中文,不敢让人发现自己是中国人。所以对于玛丽琳热情的追求,他受宠若惊,很快也沦陷在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中:我终于可以成为一名普通的美国人了。

    他们结婚生子后,毫无意外的,玛丽琳堕入了一连串的家庭琐碎生活中:煮饭,带孩子,照顾老公,被迫中止她的学业和梦想。但是对于玛丽琳这种有野心有抱负又具有天赋的女性来说,她很难在平庸的婚姻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价值,也被心中的理想折磨得寝食难安。

    而对此一切,詹姆斯似乎一无所知,虽然深爱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勤恳的做着他那一份教书匠的工作,有车有房。但是,他只是想尽可能归于美国大众:有个漂亮的美国妻子,过着和其他美国人一样的生活。并时时安慰妻子安于现状,做好贤妻良母的角色。

    终于,有一天,当玛丽琳的母亲去世,她在收拾母亲遗物的时候,发现了那本菜谱,恍然如梦,她发现她自己居然变成了母亲这样的人。于是,她试图逃离,她放下两个孩子和老公,独自跑到另外一个城市租了公寓,并报名了社区大学想继续完成她的学业。

    然而,她又失败了,就在考试的前夕,她发现自己又怀孕了。玛丽琳一次又一次地被命运拉回属于她的人生轨迹。

    逃离3个月后,重新回归家庭的玛丽琳,内心并没有真正妥协。为了避免变得和母亲一样,她开始拒绝做饭,把自己全部的野心和梦想寄托在了年仅5岁的二女儿莉迪亚身上。她把莉迪亚当作了另一个自己,并把她幻想为天才,要求她热爱理科,热切期盼她有一天能成为一名女医生。

    莉迪亚为了博得母亲的欢心,也害怕母亲再次离家出走,全然失去自我地配合着母亲,被母亲的巨大人格所吞噬。

    在家里,她是乖乖女,每天都是母亲数理化的各种强化培训,以及父亲融入大众的各种讨巧社交,她在家里沉闷无法呼吸。

    在学校,她尽力在父母面前假装自己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假装每天给同学打电话聊天,让父母误以为她开朗热情受人瞩目,而实际上她是孤独不合群的孩子,没有朋友,没有乐趣。

    哥哥内斯是她最后一根稻草,但得知哥哥要去哈弗大学开始自己的人生时,刚过16岁生日的莉迪亚绝望无助,最终选择了断自己,在哥哥经常玩耍的河里投河自尽。

    女儿自杀后,妻子玛丽琳无法相信这么优秀的孩子怎么会自杀,所以一直想查明真相,不依不饶;丈夫詹姆斯却想息事宁人,早些平息。

    两人的认知错位危机终于在女儿的自杀事件后爆发。詹姆斯被玛丽琳言语攻击,溃败无助,绝望之余与自己的助教发生了婚外情。

    这个故事里,莉迪亚是最无辜的。

    然而,其他人也都极其无辜。

    詹姆斯无法理解妻子,更不知道妻子内心真正想要的生活和真正的渴望。玛丽琳也无法了解丈夫内心真正的恐惧。长子内斯用拼命读书考上大学来摆脱这个令人窒息的家庭,小女儿汉娜一直是被忽略的那一个,她在家中就像一个隐形人,而她最大的愿望只是有人能注意到她。

    莉迪亚本来可以不死的。但是她就这样死了。

    他们一家人最大的问题是从来没有尝试相互沟通或袒露心声。每个人都困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压抑着自己。没有人告白,没有人反抗,甚至是玛丽琳自己,被梦想折磨得甚至想要放弃家庭,也没有试图跟詹姆斯透露心迹。

    有些问题并不是无法解决,经过诚恳的沟通和商讨,也许会有柳暗花明的途径。

    是女儿无声的抗议和死亡唤醒了他们的思索和醒悟,悲剧已然发生,但是生活还需要继续。玛丽琳无法成为医生,詹姆斯从狂乱中恢复了理智重新回归家庭。小女儿汉娜终于得到了父母的关注和拥抱,内斯如愿去哈佛读大学。一切似乎都恢复了平静。

    我想这就是这本书为什么叫《无声告白》的原因。它虽然叙述的是美国70年代的家庭故事,但是和我们现今的中国家庭是如此的相似,产生共鸣。

    家庭本来是幸福的港湾,但是有时候竟然变成了爱的牢笼。而且这个牢笼没有窗户,你却不敢推门而出,只能咆哮的接受一切安排,直到最后溺亡其中,或是被时间所离散。

    看完这本书,我想到我之前的文章:明明相爱,为何要捅刀子

    一切悲剧都可以从儿时算起,问题不是现在才有的,而是从儿时的原生家庭就埋下了伏笔。

    每个人心里都住着童年时期的“内在小孩”,我们要学会和这个“内在小孩”和解。

    所以,从现在开始,不管对自己,还是对家人,包括我们的伴侣、孩子,或父母,谁也不应该成为别人眼中幻想的样子。

    也许你会说,为自己而活,何其之难?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虽然95%范围来看,是无奈的,但是,我只希望在那5%的人生里面,你是自由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声告白》|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ucb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