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初入币市,问他感受如何,他说收益是不错,就是总忍不住爱盯着走势看,涨涨跌跌都快神经衰弱了。
一、人生而追求确定
人在面对不确定的走势面前,总倾向于投入精力高度关注,并找出规律来。比如面对不确定性极强的彩票,总有人想通过总结过往的开奖记录,来预测这次的开奖结果。币圈群内,面对不确定的币市价格,总有一群人妄图根据走势和交易量等,预测各种币的价格,来追求稳定的收益。
人在面对不确定的、含糊的、前途未卜的情境,都会感到面对的是一种威胁,从而总是试图加以防止。
在物质与文明如此发达的现代,人们面对美食几乎都选择饱餐一顿,以满足肚子的饱腹感,殊不知现在美食遍地都是,也全然不顾身上的脂肪已堆积如山;人们用婚姻约束产生好感的双方,才能产生安全感,因为一纸婚约能从道德感来约束伴侣后半生不会跑掉。这些对于确定性的追求,深深根植于人们的潜意识中,并控制着我们日常绝大多数行为。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人如此害怕不确定,而对确定性的事物如此着迷?
二、根植于基因中的追求确定
法布尔的《昆虫记》记录过掘地蜂,它会麻醉蟋蟀,把失去行动能力的蟋蟀拖到洞里,然后产卵,让自己的幼虫吃着这只蟋蟀长大。在掘地蜂把蟋蟀带回洞穴时,它先把猎物放在洞穴口,自己先进洞勘察一圈,确保一切安全之后,才把蟋蟀拖到洞穴里去。
科学家惊叹于掘地蜂的智能,于是针对这个细节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趁掘地蜂进洞勘察时,科学家把猎物拿远一英寸。他们发现,掘地蜂从洞里出来后,会把猎物拖回洞口,放下,然后重新进洞侦查。科学家重复同一个动作40多次,掘地蜂就是不把猎物直接拖进洞里去。
这说明什么?说明掘地蜂看似智能的行为背后,其实是基于基因的刻板的、自发的行为。就像人们一旦遭遇危险就下意识选择逃避,跟数万年前在山林间遇见猛兽就拔腿就跑如出一辙,而不是冷静下来沉着应对。对此,哲学家丹尼特提出了一个有点恐怖的问题:“你确信自己不是掘地蜂?”
研究证明,人类95%的行为是基因决定的自发式反应,而另外5%的所谓理性行为,也往往是既定思维决定的自发式反应。也就是说,我们看似理性的行为,几乎都是刻板的自发式行为。
三、世界的本质是不确定的
人总是倾向于通过过去的经验,来寻找事物的规律,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事物能找出其确定性规律。过去的人们看到世界各地的天鹅都是白色的,便断言世界上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直到16世纪发现了大洋洲,黑天鹅颠覆了人们的认知。过去的110米栏项目,从未有过黄种人拿牌,甚至都极少进入决赛,直到刘翔一举夺冠,颠覆了人们的认知。
当患病率十万分之一的病例出现在朋友的孩子上;走了好几年的马路说塌就塌;好好的逛着街,身后不到2米,一整块窗户玻璃从高层砸下摔的粉碎;昨天还谈笑风生的老奶奶说走就走了。不断有事情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或者,世界的本质就是不确定的!
四、应对不确定的方法
笑来老师说过,投资世界是个镜像的世界,里面的一事一物都是你见过的熟悉的,但却是完全相反的,甚至连顺序都是反的。“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查理芒格在穷查理宝典中也如是说到,显然,他已在投资领域看破了这一点,这是个完全违背人性的世界。
有着卓越成就的人,必然能意识到自己行为背后的逻辑,进而突破基因自发的行为——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行为。
既然不确定性无处不在,我们需要如何应对不确定呢?有一个理性的答案:信息能消除不确定性。在消费金融领域,大量消费者违约欠债不还,是多数消费金融公司陷入危机的根本原因。面对每一个借款都有可能违约的客户,利用客户多个维度的征信报告,能有效筛出劣质客户,进而降低客户违约的不确定性。
在我们所处的投资行业中,充分利用信息消除亏损的可能性,是投资获得持续增长的上上策。处于投资市场中的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盯着大盘看毫无意义,我们要避免跟随市场波动做出感性行为,而是拿出大量注意力去充分了解市场,从不同维度了解所投资项目所解决的问题、是否刚需、团队素质、产品等一系列底层逻辑和价值,这才是项目能产生价值的根本,以此为基石,价值的生长才能产生节节攀升的股价。
对于人生,我们更应该拥抱不确定性。不能因为害怕表白,而可能失去一位绝佳伴侣;不能因为胆怯,而可能失去一次事业上升的绝佳机会。人生如斯,面对不确定性,理应勇往直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