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演变在个人的道德说教上是找不到真实原因的。
明朝的政策大转向,从经济和思想上才能找到原因。
一、经济
明初与汉唐的人口差不多,五六千万左右,但农业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
1、水稻革命。汉唐以麦子为主,宋元时期水稻从越南引入,水稻产量比小麦高一倍,所含热量是小麦的五倍,而且还能一年两熟甚至三熟,到了明朝时种植技术足够成熟了。这足够养活全国人口,没有必要对外土地扩张了。
2、棉花革命。棉花原产印度,元朝普及后,经黄道婆改进纺织技术,朱元璋大力推广:“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改变了国人以丝绸和麻布为主的穿着传统,而且产量大增,人均每年两匹。
老百姓的衣食问题解决。
再说国家财政。按照既有的农业产量,国家只需对农业征税,就能维持国家运转(老朱就是这么认为的)。商业什么的都不需要,而且商业还不好管理。
所以,朱元璋一上台,花了12年摸清全国的土地和人口,制作了名传后世的鱼鳞册和黄册。
统计结果:户籍1000多万户,人口6000多万,土地面积近860万顷。土地面积增加了一倍,政府税收大大增加,达到2000万两(3.2亿石)。明朝财政收入的峰值是1602年的2295万两。
我们对比这样一组数据:汉武帝时农业税占财政收入1/2,唐朝农业税占财政收入1/3,宋朝农业税占财政收入3/10,而明朝财政收入90%来自于农业税收,连国家专营收入都不要了。
所以,在经济上,没有了对外扩张和发展商业的“刚性需求”。
只是老朱没算到,战争总会有的,隐瞒田地和逃户是无法避免的,这是历史规律。
二、思想
程朱理学集大成于南宋,元朝独尊,从此深入人心。深植于其中的儒家伦理所倡导的政治结构正是家国同构体,配套的经济体制就是小农经济。
程朱理学是可以这样简单理解:1、世界由“天理”这个宇宙真理创造;2、人类也是“天理”创造,儒家伦理也来自天理;3、人首先放弃私欲,去理解“天理”,再用“天理”指导行动,即存天理,灭人欲。
其最大的危害在于由于谁也说不清天理是什么,人们陷入空谈和空想,儒家本来的社会实践性被湮没,人性被束缚住了。
人们讨论的是四书五经,在意的是政治伦理,追求的是格物致知,理解“天理”,没有人去真正在意生产发展。
这与唐朝的儒道佛并尊形成鲜明对比,原汁原味的儒家给了政治稳定和务实作风,佛家给了修身之道,道家给了文化想象力,整个社会朝气蓬勃。直到韩愈发起古文运动意图独尊儒学,社会风气才开始变得封闭。
尽管明朝没有了积极进取,但稳定性超过汉唐。明朝存续276年,与唐不相上下,超过西汉的210年。没有发生过地方割据,战乱明显减少。不割地、不赔款、不纳贡,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也算是有骨气的王朝,比败家玩意宋朝强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