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麻疹学习——岭南楊藥師

麻疹学习——岭南楊藥師

作者: 远水生方 | 来源:发表于2019-04-04 23:59 被阅读0次
    香港近期麻疹流行,香港五拾年代油麻地兒科名醫楊鶴齡治麻心得與嶺南醫家郭梅峯治麻三方,處方穩妥,值得學習。

    香港四五拾年代香港傑出嶺南兒科醫家楊鶴齡,楊氏診斷甚高明,驗指紋即能報稱其症候,幾乎十不爽一。著有《兒科經驗述要》治嬰兒疾,著手成春,遂致日無余晷,食無定時,處方平淡又不循古方,力能挽救垂危⋯⋯⋯⋯⋯。

    《述要》書中所用藥,有本草所未載者,此乃吾粵草藥也,治病卓著效能,楊氏為醫除對兒科確有獨到之處。楊鶴齡1954年歸道山。

    細說楊鶴齡兒科用藥特色。

    (一)賞用花類:素馨花、臘梅花、白蓮花、玫瑰花、南豆花、雞蛋花、木棉花、刀豆花、夜香花、牡丹花。

    (二)喜用象牙絲、芒果核、金蟬花、糯稻根、佩蘭葉、細辛、紅羅卜、苦瓜乾。

    (三)創用禾秧、竹必、蔗雞、番石榴干等。

    觀其治風熱,初必有蟬退,熱不退用象牙絲。

    治咳嗽喜用細幸,雖熱咳亦用之,但佐以寒凉之品,芒果核亦常用以治咳。

    治麻疹主疏透,主張由始至終不能用分厘燥藥,强調臘梅花等痳後解毒之品,若能早用不至有後患,俱屬經驗有得之言。

    [麻疹治療法]

    麻疹之病,傷寒書無之,所謂肉中栗起而煩者,水津留於皮下也,皮津病耳,非麻疹也,雜病論亦無之,《金匱》所謂:面赤斑斑如錦紋者,時疫病耳,非麻疹也。

    麻疹之誘因,雖由外邪而起,其內因頗熱,且其熱在血分,為溫病中之外症,屬溫病範圍,不可以普通之風熱症視之也,惟其熱在血分,不可以苦寒傷其氣;惟其內因重於外邪,不可以表散藥燥之,使表從里化,而為傷陰重痘,三日前治以辛凉,三日後治以甘凉,六經一周,六日而解矣!

    然麻與疹,雖同屬溫病範圍,而經絡大有辨別,故用藥不得不詳細分途,麻之內熱在肺,故多見咳喘;疹之內熱在胃,故多見熱痢,進一步言之,麻之傷陰也,易轉肺炎;疹之傷陰者,易小腸炎,是又不可不知也。

    麻疹,溫病也。初起太陽發熱或兩陽高熱氣喘,此際宜勤飲暖水,所飲須流質,如米湯、稀牛奶之類,勿以飯麵葷油助長其熱,藥用甘凉芳香透解之,勿以苦寒傷其氣,勿以表散傷其陰,麻出經過,自收效良好,但一般人習慣不識溫邪,以為外感與內熱相結合之邪,竟以赤檉柳,麻黃傷其陰,而增其内熱,以紫草紅花苦寒傷氣抑壓其外透,背經離道之患,風氣所趨,兒難未巳,余不敢呵其所好,久欲勸人解除此陳腐之陋習,而力有未逮也!

    (麻一方)

    適應:小兒發熱三四天,經醫不退,熱度頗高,耳后出打是否現麻點,咳頻目赤,目多淚而煩。

    處方:蓮子肉三錢(去芯)生麥芽三錢

    小甘艸一錢 白薇草一錢 干葦莖三錢

    蟬退錢半(去頭足)葛花一錢

    杭白菊錢半 南豆花錢半

    服法:日宜二服,可番煎一次。

    (麻二方)

    適應:熱盛咳逆,麻出已遍

    處方:瓜蔞皮三錢 小甘草一錢 生麥芽三錢

    細生地三錢 小環釵三錢 鮮葦莖三錢

    白薇一錢 葛花一錢 杭白菊錢半 南豆花錢半

    加法:若麻出不透者,加金蟬退錢半去頭足,若高熱汗出而喘渴者加生石羔三錢,蓮子肉三錢去心。

    若不渴而便溏者,不用冬瓜仁加生苡仁三錢,雞蛋花三錢

    若喘促痰多者,加川貝母二錢(打)北杏仁五分去皮尖。

    若高熱神困者加羚羊角尖三分,淡竹葉三分同煎和藥服。高熱而便閉者可服紫雪丹一分。

    高熱痰喘可服牛黃末一分。

    後三日 熱降麻收可用麻三方

    (麻三方)

    處方:南豆花錢半 杭白菊錢半 糯稻根三錢洗去泥 白薇草一錢 象牙絲錢半 生苡仁三錢 生麥芽三錢 蓮子肉三錢去芯 小甘艸一錢

    可復渣 日一或二服,酌熱度而定。

    加法:若面赤疹尚紅,仍發熱可入茅根生地。

    「己亥年春 嶺南芳草 香江」

    ——香港楊根錨药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麻疹学习——岭南楊藥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ugc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