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草在十五岁之前,读书一直平平。在十五岁那年,突然像开悟似的,能够心平气和、两耳不闻窗外事地专注学习。她以学习为乐趣,即便妈妈和妹妹在客厅大声地开着电视,她也能不受影响地学习。于是,玉草在初中毕业考试时,得了全班第一名。以前她可是最后几名的。
让玉草最快乐的是,她觉得拥有了从未有过的内心愉悦感,能够专注在每分每秒的行动中,对自己很有信心。她的梦想就是认真读高中,考最好的大学。
但妈妈逼着玉草去读技校,不许读高中。玉草怎么反抗都没有用。妈妈跳着脚说,必须去读技校,你去读高中,我不给你钱。
在玉草的印象中,从小学读书开始,每天早上妈妈都是一副凶巴巴的声音叫她起床,就像玉草做错了多大的事似的。后来,每天早上还没等妈妈凶巴巴的声音响起,玉草自己就先起来了,她实在不愿意再听见那样的凶声了。
妈妈给玉草辫辫子,把玉草的头发扯得紧紧的,玉草不断叫痛。后来,玉草把头发也剪了,她不想再忍受头发被扯的痛。妈妈辫不成辫子了,还不甘心地说了句,难看死了。
妈妈给玉草洗头发,玉草都能感觉到妈妈内心的焦急从手指甲传递到她的头皮上。后来玉草自己洗头发,她觉得自己也是在用妈妈那种焦急的洗头发方式。
玉草从小就有些恨妈妈,在日记里写父母对妹妹溺爱,妹妹长大不会是个好东西。妈妈打她,她长大要让妈妈尝尝皮鞭的滋味。
妈妈偷看了玉草的日记,看到这段话,就把玉草的日记拿走,说我要留着你长大了自己看。
玉草见妈妈满脸横肉的凶相,也不想跟她生活在一起了。又想着技校在大城市,可以去见见世面。最后在妥协与逃避妈妈的心理中,玉草去读了技校。
但在技校,玉草感觉周围都是些不爱读书的同学。玉草看见书本上的技工学校几个字,心里生起莫大的自卑与委屈,觉得自己不该在这里。
玉草的心灵受到了重大的打击,她觉得自己一下从人生喜悦的最高峰跌落到了人生的最低谷,黑暗的压抑的卑微的感觉包裹着玉草。
玉草开始上课不认真,因为她根本不喜欢学这些东西。她向往着高中的生活和高中的课本。
玉草也开始不跟同学玩耍,她想在高中跟爱学习的同学一起作朋友。
玉草独来独往,偶尔还跟同学吵架。玉草常常逃课,买一堆零食躺在宿舍床上大吃特吃,一个学期就胖得不成样了。而且还开始大把大把掉头发。
开运动会的时候,或者开学校歌舞会的时候,玉草爱去显露自己的本事,去写校稿,去当主持人。但做这些事的时候,她的内心都没有真正的愉悦和成就感,她下意识地在证明自己的能力,并且看不起周围的同学。
假期回到家,玉草就跟妈妈耍性子,不理妈妈,抱怨妈妈逼她去读技校。但妈妈是强势的人,根本不会向玉草妥协,马着脸随便玉草怎么样。玉草和妈妈处在情绪对抗的升级中。
这样过了三年,玉草以一个坏学生,成绩勉强过关的状态毕业了。然后分配到了妈妈的单位,这就是妈妈的目的。大女儿跟自己一个单位工作,每个月上交生活费,并且帮妈妈做家务活,然后找个合适的人嫁了,生孩子。这是妈妈为玉草安排的人生。
然而,玉草读书心愿未了,她跟妈妈要钱,说想读高中考大学。爸爸妈妈都反对,爸爸还说,哪个供你读大学?
父母都是倔强的人,养出来的玉草当然更是倔强的人。
玉草上班不到两年,就不上班了。她靠自己的一点积蓄和到处借钱,去读高中,并且搬出了父母家。
但玉草心里有跟父母长期对抗的阴影,而曾经那种全神贯注、专心致志、愉悦的读书激情,却再也激发不出来了。父母看见她背着书包去学校,一脸的冷漠,等着看她的失败。玉草考了两年高考,都没有考上。
班也不能回去上了,单位不接收。玉草开始在社会上到处打工,但情绪已变得越来越焦躁,做什么事情都想马上成功,总觉得自己曾经学得那么好,那做什么都应该是小事一桩。遇到工作上或人际关系上的不顺心,玉草就会歇斯底里。
而玉草的父母认为是她自己作的,不听他们话的下场,还是不帮她,就等她那样混着,并一直催她耍朋友、结婚。玉草在心里冷笑,我自己的书都没有读出来,还结婚,哪个会看得起一个读技校的人。玉草每天都在心里恨父母,尤其是恨妈妈。
玉草这样的状态,既不能好好读书,也不能好好工作,更不可能开心地耍朋友,更别提结婚生子了。她把自己与世界隔绝,与他人隔绝,也隔绝了生活,其实是在潜意识中放弃了生命。
玉草根本丧失了人生的方向。
玉草的问题起源于她的父母,但是要解决问题,力量和责任还是在玉草自己。
玉草首先要放下对父母的恨,在原生家庭理论中,孩子最恨父亲或母亲,那孩子就会最像他所恨的那个人。
玉草也不需要再跟父母对抗,对抗父母表示自己跟父母一个样。
玉草也不需要去跟父母妥协,玉草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没有错。
玉草也不需要去跟父母和解,玉草去跟他们和解,他们不会反省自己,反到认为玉草是去向他们妥协。他们不会因此鼓励、支持女儿读书,只会催女儿结婚。
玉草也不需要试图去改变父母,父母是不可能改变的,除非他们自己想改变。
玉草用不快乐的情绪自我折磨了这么多年,当她能够彻底解开那个未能如愿读书的心结,消除自卑心理,她会意识到这些自我折磨是多么的没必要。
玉草要跟自己和解,好好爱自己,用自己最喜欢的父母爱孩子的方式,重新养育自己。而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是一生的功课。
网友评论